養老事業既是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民之關切”,也是關乎社會發展和諧穩定的“國之大者”。近日,蒙古自治區政協召開了“積極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對口協商會,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以及自治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齊聚一堂,集思廣益、凝智聚力,為推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使“銀發經濟”為協商的重中之重。
夕無限好,人間重晚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的幸福與否,很重要的標志就是老年人的幸福與否。今年年初,蒙古自治區政協將推全區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列為年度協商計劃,自治區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立了由多方參與的聯合調研組,深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神康復醫院等地進行調研,形了一份詳盡的調研報告。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蒙古養老服務政策落實不到位,養老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相對不足,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要素支撐能力不強,養老服務消費市場有待進一步加強培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基礎還比較薄弱。”專題調研組的代表在問題分析中直指蒙古養老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
養老事業的重要不言而喻,但其中的主要問題和短板又該如何解決?這是與會委員和專家們共同關注的焦點,也是區直有關部門推相關工作的著力點。
“養老服務涉及面廣,但人才需求缺口巨大。”自治區政協委員傅鈺在前期的大量調研中發現了許多問題,并得出了許多好的思路。他建議加強養老服務系人才培養,廣泛培育養老護理、老年社會工作、老年心理服務、助老服務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自治區政協委員尚占虎提出,應該健全專職服務人員的崗前培訓、上崗準和定期在職培訓制度,做好宣傳,為服務人員爭取更多的政府補。
對此,自治區民政廳養老服務長徐江花在發言時也作出了回應,表示下一步民政廳將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人員參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升養老護理職業技能水平,大力培育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重點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供人才保障。
大力挖掘銀齡資源,是當前延長人口紅利、充分利用人才存量的十分現實、便利的做法。自治區政協智庫專家蔡常青從實施“銀齡人才”工程的角度提出了相關建議,探索推廣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銀齡人才”資源匯聚模式,為“銀齡人才”在助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公益事業等多個領域發揮作用提供必要的條件。
委員們的發言既有個人創業的,又有深調查后的深思慮,還有針對的建議,充分展現了人民政協人才薈萃、智力集、聯系廣泛的特點和優勢。
共謀“好路子”——“政協委員況得、問題找得準、建議提得實,聽后很啟發、很有收獲。”
“下一步,我們要堅持關口前移,加強老年人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優化資源布局,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老服務能力,推進醫養結合,整合優化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資源。”
“指導督促各地貫徹落實新建居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相關法規政策要求,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政策落地。”
發言適時點評,回應貫穿全場。
針對委員們的發言,自治區民政廳、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住建廳相關負責同志分別作出了回應。
針對機構養老方面的問題,自治區民政廳將組織對全區養老機構進行新一等級評定工作,推各類養老機構在環境、設施設備、運營管理、服務等方面對標對表,規范達標。下一步,還將推進機構養老服務提檔升級,提升養老機構的運營能力和服務水平。
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將持續優化布局,構建多層次的老齡健康服務系,加強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的建設,推發展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接續醫療服務機構。
自治區住建廳將扎實推進新建居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工作,穩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加大對孤寡老人、病殘等重點群的公租房保障力度。
協商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養老是全社會面臨的重大民生問題,必須明確家庭、社會和政府各自的責任,只有各方同心協力、協同作戰,才能共同創造老年人幸福晚年的好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