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現象一直是大學生考研的熱門話題,許多學生為了爭取保研名額、黨資格以及考研機會而拼命努力,仿佛不努力就意味著前途堪憂。然而,這種為了卷而卷的競爭究竟是有意義的嗎?

有人為了黨資格竟然舉報了一個學習強國的競爭者,導致一個優秀的學生干部被淘汰,而舉報者最終也未能功。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不僅讓自己失去了一位優秀同學,還與同學之間結下了梁子。面對這種卷現象,一位學生問:我們這一代為什麼那麼卷?難道你們那個時代不卷嗎?

事實上,競爭從來都存在,只不過這個時代給激烈的競爭發明了一個新的網絡用語:卷。然而,在過去,為了考上大學,許多學生復讀了多年,甚至有人復讀八年才考上了專科。這種卷的現象早已存在,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

即使在國外,公辦教育的學習環境相對輕松,但是卷的不是公辦教育,而是課外的補習和家庭實力。國的英階層的孩子大多不讀公辦學校,而是私立學校,校外各種培訓更是不。因此,競爭無不在,無論是國還是國外,放平心態,順其自然,相信上天自有安排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