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好城市:1米高度看城市

“他()追趕著風,風剛好從1米的高度經過;他()風般自由,像泡泡一樣快樂。”這種1米高度的視角,是兒獨特的觀察城市的方式,它給城市增添了溫暖與快樂。這個特殊的視角不僅能看到城市本,還能看到兒的希與未來,以及悄然凝聚起的“兒友好”理念。11月20日,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南京市政府婦兒工委辦和南京市發改委聯合主辦的“生態向學 綠南京—1米高度看城市”藝作品發布會功舉辦。在發布會現場,一幅幅蘊藏著生態妙趣的藝作品猶如一朵朵“絢麗之花”,展現出兒心中理想城市的模樣。這些作品過孩子們的視角,展現了他們對健康城市生態環境和兒友好城市的期盼與向往。

發布會現場,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石勇在致辭中表示:“兒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通過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兒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意義重大。此次活的舉辦,是推進兒友好城市建設,提升兒生態文明意識的重要舉措。”為了推進兒友好城市建設,激發兒對城市友好發展的暢想,營造兒友好城市建設氛圍,從今年10月開始,“生態向學 綠南京——1米高度看城市”藝作品征集活正式啟。這個活吸引了來自南京市近百所兒園和中小學的1600多名孩子參與。孩子們以1米高度的視角,用眼看待生態,將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通過畫筆表達出來,為南京生態文明建設增添了趣和斑斕的彩,同時也為麗的南京貢獻了力量。

據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活共收到了1658幅作品,參與選手涵蓋了從兒園萌娃到高中生,涉及近百所學校。他們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兒眼中友好城市的模樣,包括南京的山、水、林、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環保生態創意創想等等。這些作品展示了孩子們對好城市的向往和對自然環境的關注。

現場還有一些參與者分了他們的作品和創作靈。來自南京市致遠外國語小學分校的陳梓橋小朋友介紹了的作品《長著綠肺的的池塘》,說:“你看,這是小貓在鳴寺捉蝴蝶,這是江豚躍出水面,我心目中的兒友好城市,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好模樣。”另外,南京市芳草園小學的郭婷可也向記者介紹了的作品《玄武湖的幻想》。用畫筆勾勒出了好生活的憧憬,說:“我眼中的南京城,江水從渾濁到澄澈,這就是‘長江大保護’的‘南京答卷’。”這些孩子們的作品和他們的話語都充滿了真和對好未來的向往。

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這次生態環保主題的藝創作活,激發了全市兒參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熱,這是我們積極探索兒友好型城市建設的新路徑,相信我們城市未來的生態環境一定會在兒的創意創想和實踐行中變得更加好。”

建設兒友好城市是一項有溫度的事業,兒是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南京市是中國率先開啟兒友好城市建設的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各板塊、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責優勢和區域特,整合各類資源,著力培育品牌,積極為兒友好城市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南京市婦發展規劃的職能部門表示,他們將積極引導和幫助兒參與城市發展,強化制度設計,拓展參與渠道,營造社會氛圍,通過廣泛組織兒參與城市發展和社會事務,增強兒的社會責任和對家鄉的自豪,持續提升兒的獲得和幸福,打造有溫度的兒友好城市。

在發布會現場,南京市發改委社會發展長殷京生表示:“兒友好,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善意與好。”他表示,在未來的城市建設中,他們將合理規劃布局兒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讓兒友好、生態好的愿景在南京落地生、開花結果。

教育一個孩子、帶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近年來,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以“兒友好”為核心,積極開展了一系列有趣、益智的生態文明教育主題活,如“生態向學 綠南京”、“環保小局長”、“自然小課堂”等。這些活激發了孩子們的潛能,點亮了城市發展的重要路徑。此次“生態向學 綠南京—1米高度看城市”藝作品征集活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引導孩子們通過城市生態來了解城市,用行為兒營造一個好的生態、生活和長空間。

“向下1米蹲下來”,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為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治理引視角;“向上1米引導兒”,激發每個“城市未來規劃師”學會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是南京市生態環境局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他們相信,通過這種方式,兒友好城市的建設將更加好,城市的生態環境也將變得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