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在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筆者《接待與際》雜志編輯之約,來到湖南雷鋒紀念館參觀學習。在這次參觀中,深刻到作為當代接待人,應該繼續發揚雷鋒同志的螺神,自覺把個人融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去,忠于職守,兢兢業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釘故事的由來在雷鋒紀念館,解說員張歡娓娓道來,深還原了六十六年前的螺釘故事。1956年11月,年僅16歲的雷鋒被彭德茂鄉長推薦,擔任時任中共城縣委書記張興玉的通訊員。雷鋒失去了雙親和兄弟,張興玉和妻子鄭桂先對雷鋒視同己出、關有加;張興玉書記更是言傳教,引導雷鋒逐步長。1957年的夏天,張興玉書記帶著雷鋒一起去城縣委機關附近的勝利農業社檢查工作,路上到一顆生銹的螺釘,雷鋒看到后不以為然,一腳將它踢到了路邊。張興玉書記卻一聲不響,把它撿起來放到口袋里。過了幾天,雷鋒要去城機械廠送信,張興玉書記拿出螺釘,讓雷鋒一并送到廠里去。張興玉書記語重心長地說:“咱們國家底子薄,要搞建設就得艱苦斗啊!一顆螺釘,別看它小得不起眼,但缺了它機就不能運轉。我們每個人都要自覺發揮螺釘的作用。”聽了張書記的一席話,雷鋒同志深教育,表示“將來······不管革命需要我干什麼,我都想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釘”。

神也在雷鋒的言行中得以驗證。雷鋒從團山湖的拖拉機手到鞍鋼的推土機手,再到部隊的汽車兵,始終堅持干一行一行,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在不同崗位上都甘當螺釘。

雷鋒同志的螺神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思考。接待工作平凡到年底總結都覺沒有很多話可以寫。無論是要客迎送,還是工作餐敘,或者重要會議和大型活的服務保障,我們干的是很多人認為沒有很高技含量的活。但是,用心服務是接待人的分天職,就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把自己當路旁散落的不知名野花,無論人群踏過,照過,風雨拂過,都既不爭寵,也不菲薄,默默散發著自己淡淡而獨有的幽香。

雷鋒同志曾說:“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上的一顆螺釘。機由于有許許多多的螺釘的連接和固定,才了一個堅實的整。螺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接待工作也如此,我們經常要接重要的人,發揮重要的作用,就重要的事。通過用心服務,還可以做出“大接待”的格局來,讓接待為宣傳推介的窗口甚至推當地經濟復蘇的橋頭堡。

雷鋒同志在日記中寫道:“螺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銹。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病。我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決聽黨和主席的話,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隨時清除思想上的病,在偉大的革命事業中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釘。”這段話對我們依然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我們的接待工作和黨員干部的思想同樣需要經常檢才不會生病。

雷鋒神是中華民族傳統德與共產主義輝思想相結合的時代神,它以奉獻人民為價值取向,始終散發人心、溫暖社會的道德溫度。以崗敬業為事業信條,以艱苦斗為人生品格,以自強不息為創業手段。雷鋒神代代傳,我們應當傳承并發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