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麗江融方微信發布了一則題為《不搞“殺豬客”“殺豬飯”,麗江部分鄉鎮發出倡議》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12月4日,麗江多個鄉鎮的工作人員回應稱,此舉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疫病的擴散,另一方面是通過改變風俗習慣避免鋪張浪費,并非止舉辦相關活。據了解,吃“殺豬飯”是云南數民族地區延續了幾百年的習俗。一些網友認為,“年豬飯”對外地人來說,能夠到節日的氛圍,也是當地鄉鄰往的傳統方式之一。因此,在我們強調文化自信、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也不能抹殺傳統文化,逐漸將其推向滅絕的邊緣。我們應該保留好的風俗習慣,對于不好的風俗習慣則可以適當改良,而不是因為害怕問題的發生就徹底摒棄。

很多人現在都覺得,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過節也越來越沒有節日的氛圍,除了消費就是消費。其實,并不是沒有年味,而是很多有年味的活止了。比如,過年不允許放鞭炮,尤其是在湘川地區,熏臘是每個家庭過年必須做的事。熏好的臘不僅口好,而且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深湘川地區人民的喜。還有清明節的文明祭祀,不允許燒紙錢,只能用鮮花代替。對于許多人來說,燒紙錢不僅僅是一種祭祀行為,更是一種表達。通過燒紙錢來緬懷逝去的親人,人們可以表達他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懷念之,減輕心的痛苦和哀傷。然而現在為了避免引發森林火災,這樣的習俗幾乎都要被止了。

今年出臺的過年放假政策,連傳統的除夕都不再放假,而只是建議休息。我們的國家經歷了五千年的風雨,老祖宗留給我們許多寶貴的產。我們不應該像現在對待中醫一樣,在全世界都在推崇中醫的時候,我們國立了反中醫協會。我們對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應該像霍霍差不多了才開始珍惜,那時候就已經太晚了。

總的來說,我國的傳統節日的熱度正在逐漸消失,而國外的節日卻越來越到重視。文化自信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形式,更應該從心深到我們國家文化的卓越之,而不是盲目迎合西方審觀。所謂的專家們應該親驗一下人間疾苦,不要高高在上,離群眾,更不要站在人的最高點來要求普通人做什麼。面對新時代帶來的沖擊,我們如何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瑰寶,如何去繼承發揚,這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