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在這個家里做保姆快五年了。原本的日子過得平淡無奇,搞衛生、做飯、帶孩子,一切都按部就班。直到上個月,老爺子和老太太突然搬來跟我們一起住,我的日常開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起初我還高興,覺得家里多了兩位長輩,孩子們可以多學學禮貌,至不會像以前那樣鬧哄哄。可是沒過多久,我就發現自己的地位似乎有點尷尬。老爺子和老太太每次見到我,臉上總是堆滿笑容,對我說:“阿姨,辛苦了,今天就先休息吧,我們來做。”我一開始還以為他們只是客氣,就笑笑說:“沒事,這是我應該做的。”可笑的是,我反倒了多余的人。比如我要去廚房做飯,老太太就會攔住我,說:“孩子,你就別忙了,我給孫子做他吃的餃子。”我還想堅持一下,可老太太擺擺手:“去去去,你休息一會兒吧,我做飯多年手藝了。”這種況越來越多,我覺得自己真的像個客人,天天吃喝不用干活。老爺子天天強調說,人老了要有做事的地方,不能什麼事都讓年輕人做。看他們這麼熱心,我也就退下來了。但我清楚,我是個保姆,雇主請我來可不是來做客的。問題是,我現在連端個盤子都被婉拒。孩子們回來,老爺子總圍著他們轉,告訴他們古時候的故事,教他們下圍棋。老太太則忙著給他們做好吃的,連哄帶騙的讓他們乖乖聽話。我想起老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他們眼里,孫子當然是寶貝,但我呢?我這個‘外人’在這個家庭里的位置變得模糊不清。唯一讓我覺得安的是,我得到了一些休息的時間。可這樣的休息,讓我有些不安。畢竟,我得工作來掙錢,如果老爺子和老太太把一切都包了,我還有什麼用?我每天就那麼坐著,看著他們忙里忙外。有時候老太太累了,但依然笑著說:“我忙點好,趁著還有力氣,為家里做點事。” 我看得出來,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了。我偶爾試圖去幫忙,老太太就不高興了:“我告訴過你多次了,阿姨,你就老實坐著吧。”最后我也只好作罷,自己去角落里拿起手機,或者翻翻書,消磨時間。雇主看到這種況,也覺得不對勁。他問我:“阿姨,你覺得怎麼樣?這樣下去行嗎?”我笑著答:“行啊,您父母高興就好。” 但心里卻是一陣五味雜陳。我知道這不能這樣下去,但又不知道怎麼開口。每次看到老太太坐得滿頭大汗,我就更加......(故事未完待續)

聽著,這天,我早晨剛起床,王婆婆就拉著我說要下樓買點菜,說是想親手給大家做頓家常菜。我說可以,那就去吧。可下了樓,王婆婆就開始絮絮叨叨,抱怨菜市場的菜比從前貴多了。我只好賠著笑臉,說這年頭,哪兒有不漲價的。翻了翻白眼,不高興地說:“漲得這麼快,跟趕集似的。”挑好了菜,回家這才麻煩開了。王爺爺正和小雨學象棋,我一見,心里那個火啊。人家年輕的時候,不是說不會這不會那的,現在好了,孫子一教就會了。我勸自己算了,休息一會兒也是好的嘛。沒想王婆婆突然生氣了,說王爺爺就知道逗孫子,家務一點沒上心。兩人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地吵開了。我一旁看著,害怕被卷進去。忽然,“咣當”一聲,一只碗從桌上掉下,摔個碎。是小雨,他的注意力全在爺爺吵架上,一不小心撞到了桌子。空氣突然安靜了。那哭鬧聲,他們的爭吵聲,連我的心跳聲,仿佛都停了。小雨抬頭看看我,眼里有淚花,我趕走過去抱住他。“你們看看,吵架吵到連孫子都驚了!”我忍不住說道,聲音比想象中的尖銳。王爺爺和王婆婆愣住,然后又自責起來。我在一旁慢慢安小雨,希他別把這吵架當回事。我的心里,其實也是一團。晚飯時,氣氛好像緩和了點,但還是了往日的溫馨。大家低著頭吃飯,誰也不說話。我心想,這樣的日子,我要怎麼過啊?一邊是聘來的保姆,一邊跟客人似的,耐心也要磨沒了。飯后,王婆婆找我談話,說了很多家里的變化,還說想要回老家了。我聽了,心里五味雜陳。難道,這家的和諧就容不下了麼?或許回去,家里會平靜一些。但王婆婆走后,我又將為什麼呢?是繼續扮演一個保姆,還是為一個真正的家庭員?擺在面前的選擇,仿佛就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故事到了這里,就像凝固了的畫面。孩子的眼淚,老人的爭執,一個不想做保姆的我,和即將離開的王婆婆。是不是每個溫暖的家庭背后,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糾葛?這世上,又有幾人能像電影里那樣,過著沒煩惱的日子?難道這些矛盾,只是家庭生活里不得不接的調料?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那麼,這個家,我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