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際,祖國各地迎來了一場關系千家萬戶的大考——供暖季。這不僅是對城市管理的一次考驗,更是一項事關百姓溫暖生活的巨大責任。央視記者深一線,為您揭示這場“暖心工程”的背后。

在北方,寒風凜冽,已經進了無的供暖季。在這片曾經遭過夏季洪澇災害的土地上,家家戶戶是否能到溫暖?我們來到黑龍江尚志龍王廟村,冰天雪地的戶外與趙志山家的溫馨房屋形鮮明對比。政府為災戶提供了暖意十足的福利,不僅全力修復水毀房屋,更為他們升級老舊的取暖設備,將火炕和傳統鍋爐變為現代地暖和高效節能鍋爐。這里不僅僅是一場災后重建,更是一場對家園的溫馨呵護。近4000戶災群眾在這個冬天能夠到水、電、暖等服務設施的齊全。

吉林舒蘭也隨其后,啟災后重建,通過逐戶制定溫暖過冬方案,安裝取暖設施,讓每個家庭都能到冬日的溫馨。

智能時代的供暖新革命正在進行中。在這個冬天,北京的一些居民家中出現了一種新奇的“智能”座,它標志著智慧供熱系統的推廣。這個智能置室溫采集,一旦室溫過高或過低,后臺就會發出指令,自調控溫度。這不僅使供暖更加智能,更是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了準供暖。在陜西川,當地通過“電代煤”“氣代煤”及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為8200多戶家庭完了熱源改造,告別了燒煤時的煙熏火燎。蒙古科右前旗則充分利用富的風電資源,推行電取暖,電采暖用戶超過5500戶。山東商河12000多戶居民則迎來了地熱集中供暖,將供暖變得更環保、更綠

而在西南山區,冬天的讓人們牽掛。近日,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首個農村學校供暖工程建,讓全校師生在溫暖的教室里安心上課。農村學校的供暖工程逐漸為當地治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六盤水更是陸續在10多所鄉鎮學校建設類似的供暖項目。而在重慶黔江,地勢高于800米的學校共有13所,當地不僅為這些學校安裝了空調、暖風機和電熱板等供暖設備,更保障供熱一直延續到明年3月,確保孩子們溫暖地度過寒冷冬季。

這場供暖戰役,不僅僅是城市管理者的責任,更是對百姓生活質量的關切。在這個冰天雪地的季節,每一個溫馨的家庭都凝聚著社會的關和責任。智能時代的普及讓供暖更加智能高效,新技的運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便捷。然而,這場“暖心工程”更是對于我們社會責任的一次檢驗,如何讓每個家庭都能到溫暖,如何讓新技真正造福百姓,這都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守護這份溫馨。這個冬天,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個更加溫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