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天氣來臨,各地區紛紛進“速凍”模式。然而,低溫津等低溫勞保護工作仍存在落實難的況。專業人士建議,應該據地理分布和行業況制定低溫津發放標準,以更好地保護戶外勞者的權益。

近日,吉林省長春市最低氣溫零下18攝氏度,天氣寒冷異常。外賣騎手張帥在送完一單外賣后,雙腳被凍得沒了知覺。此外,冷風吹到臉上宛如刀子一般。張帥騎著電車走街串巷,已經摔了兩個跟頭。隨著降溫降雪,“速凍”模式在多地開啟,長春多日氣溫低至零下20攝氏度。在這種條件下,外賣騎手、快遞員、環衛工人等戶外勞者不僅要堅守崗位,還會因惡劣天氣增加工作量。然而,他們的辛勤付出卻關系到城市正常運轉。因此,保障戶外勞者的低溫津等低溫勞保護應該做得更好。

然而,低溫津的落實卻存在困難。勞者們在寒冷氣候條件下工作,易引發凍傷、呼吸系統疾病、關節功能損傷,甚至發心管疾病等。盡管我國已經將“凍傷”和“低溫”納《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和《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但戶外勞者仍面臨嚴峻的況。他們穿著厚重的出門工作,但仍難以抵刺骨的寒風。許多人在冬日里,依然穿著薄棉、大頭鞋和薄外套。他們自己購置保暖裝備,而平臺卻沒有提供保護工和低溫津

在采訪中發現,許多戶外勞者并沒有拿到低溫津。即便有不地區出臺了低溫補發放標準的規定,但大部分訪者表示從未聽說過低溫津,也沒有收到過。許多勞者甚至表示不清楚是否有低溫津,也不知道該向誰要津。這使得低溫津的發放變得困難和模糊。

為了保暖,戶外勞者不得不穿著厚重的工作,但這也增加了他們的工作強度。然而,低溫津的發放卻并不明確,存在落地難的尷尬局面。不法院出于未提相關證據、沒有法律規定或未經過仲裁前置程序等原因駁回了勞者要求支付低溫津的訴求。此外,即便低溫津被明確下來,仍然難以落地。

專家建議,應該據地理分布和行業況制定低溫津發放標準,并納當地工資構。另外,對于工資報酬相關的權益侵害問題,勞監察和工會組織應當積極發揮作用,促進低溫津等權益的落地,并且提供必要的勞保用品,合理調崗或限制工作時長和強度。低溫津雖然是一種補償,但它的實施將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戶外勞者的權益,減他們在嚴寒環境下的超額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