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種論調在網上廣泛流傳:“三千元收的人最國。”這句話被人們化了一個段子:“月掙三千的最國;月掙三萬的想出國;月掙三十萬的正出國;月掙三百萬的已出國。”這句話雖然是諷刺與挖苦的語言,但其背后卻有著兩層邏輯。

首先,第一層邏輯是認為只有低收人群才會國。這其中包含了挑撥的分。意思是,即使累死累活,國家每個月只給你三千元的收,你還是會全心全意地國,這不是智商有問題嗎?

其次,第二層邏輯是認為高收人群不怎麼國。這其中包含了離間的元素。意思是,高收的人紛紛出國,他們是一群有文化、高智商的人群,同時也是國家發展的得益者,他們都不怎麼國,那麼你們還什麼國?

然而,這種論調背后的邏輯是混的,毫無價值可言。首先,高收人群不怎麼國的邏輯判斷是否立。如果立,那麼這個群就是國家的蛀蟲或叛逆者。這樣的論斷難道值得我們去學習和頌揚嗎?

其次,為什麼低收人群就不能國呢?他們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期盼國家富強,只有國家富強了,他們的收才能提高。那麼,這樣的論調是否值得我們去諷刺和挖苦呢?

最后,低收人群都是普通大眾,而社會群中絕大部分都是普通民眾。一個國家中,絕大部分民眾都國。這難道不值得我們高興和欣嗎?

我們常說家國懷,家與國是相連的,沒有國的家是“孤家”,沒有家的人是“寡人”。國護家是人最基本的本分和良知。一旦人們失去了本分和良知,就等于失去了靈魂,只剩下了一個空殼。

所以,無論收,每個人都有懷的可能,甚至低收人群的懷更加珍貴和可貴。因為他們是社會的普通大眾,他們的國行為現了國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團結。因此,我們應該珍視每個人的懷,無論其收高低,都應該給予尊重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