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形勢+就業力”的雙重打擊下,打工人們變得越來越溫順。曾經年輕狂、熱衷整頓職場的年輕人,逐漸步年老的狀態,而“XX后整頓職場”的呼聲也逐漸減。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許多公司為了降低本、提高效益,制定了一系列考究的績效考核制度,從而對打工人進行準打擊。本文以互聯網行業為例,探討了公司如何通過績效考核對互聯網從業人員進行準打擊的幾個方面。

首先,公司將所有員工視為資源池,他們被視為一群工人。員工的工作飽和度與項目工時直接相關,在考核周期,如果某人在項目上的工時低于一定百分比,就被認為是飽和度不夠。一些工人可能會被廢棄,或者因為本考慮而被項目經理棄用,這些被淘汰的工人的績效將會下降,連續兩次績效差則可能被公司“畢業”。

其次,公司原則上并不要求員工加班,加班與否取決于個人意愿。在每個考核周期,員工在項目上投的工作時長越多,據超出的時長來加分。相反,每2個工時則扣一分。這意味著打工人們在工作時間上無法停下來,加班為了常態。這就是所謂的“公司不強制員工加班,加班是員工自愿的”。

再次,任何工作都需要被量化,而最好統計的是數量。有些領導喜歡搞“量化指標”,比如測試員的績效按照提出的缺陷數量來評判,碼農的績效則按照提的代碼行數來評判。這樣導致大家都喜歡新項目,都喜歡設計冗余而復雜的件。然而,這種“簡”、“效率”的目標最終導致工作不飽和。所謂的“工匠文化”只停留在公司宣傳口號上,面對績效考核的高,打工人們無法真正熱工作,只能選擇離開公司,回家蹲大學繼續深造。

排名是最公平的,而排名低則說明努力還不夠。排名可以與量化指標形組合拳,這樣才能顯得績效“公平”。比如,提出缺陷最的測試員會被扣分,碼農擼碼最的也會被扣分。制定績效制度的人認為這是一種公平的方式。

在工作中需要一種刺激的氛圍,一些管理人員大肆發揚了廠的狼文化。他們通過類似“提缺陷數量多的前幾位加分,擼碼引出缺陷最多的前幾位扣分”這樣的考核指標,制造了開發和測試等團隊之間的對立。結合上面的量化排名,整個團隊都被卷其中。在這種況下,誰能不焦慮呢?

最后,公司為員工的未來發展做出了充分的規劃,每個人都應該制定工作后的專業學習計劃,并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勤加學習。公司定期對大家的學習完況進行考核,工作和生活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這樣,打工人們能夠獲得滿滿的充實,也不會有所謂的35歲焦慮。對于那些真的失業了,“恭喜你畢業了,眼界放寬點,世界這麼大,你可以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最后,總會有人站出來稱贊這些制度是為了激勵員工進的獎懲措施,是為了員工的前途著想。他們會謝公司和領導。然而,公司智囊團的智慧遠遠不止這些。文章中還提到了“績效回溯”這個高深莫測的新詞匯,即回溯去年12月的績效工資,去年發多了今年扣回來。

以上只是列舉了互聯網行業績效考核的一些例子。每個人都可以分自己所經歷的公司用人策略,讓大家一起提高姿勢。

最后,作者寄語大家做人要平常,不要為了爭斗而賠上自己的生命。雖然作者認為自己越混越沒出息,但他活得比他認識的人久,因為他們一個接一個地離世,而他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