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8月開始,“互換特產”在各社平臺上流行起來,為陌生人之間一種新的線上社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是通過口頭約定互寄家鄉特產來建立信任。然而,來自蒙古包頭的呂世達和淖明夫婦卻因為對網友的一句承諾而驅車2200公里,將特產“小羊仔”親自送到了山東煙臺。

“我們是因為特產換認識的。”呂世達告訴記者,在聊天過程中,煙臺的網友王先生對蒙古的小羊特別興趣,想要和他們換一只小羊來養。呂世達和淖明夫婦毫不猶豫地表示愿意送給他一只小羊。然而,他們面臨一個問題:流可以運送小羊,但無法保證小羊的健康狀態。

“我們非常重視信譽,一旦答應了就一定會努力兌現。”為了履行這個承諾,他們決定自己駕車送小羊。呂世達和淖明夫婦先開車400公里到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倫布拉格鎮,選了一只小羊帶回包頭,并給小羊洗了個澡,第二天再開車將小羊送到距離1400公里的煙臺。

為了實現與煙臺網友的約定,呂世達和淖明夫婦毫無怨言地輾轉千里。“我和我媳婦兩個人著開車,連續開了16個小時,終于到達了煙臺。”網友見面時,場面格外熱鬧。煙臺的王先生對這只來自蒙古的小羊非常喜,并給它取名為“羊仔”。他表示將和自己的牧羊犬一起照顧羊仔,并承諾“一年后會帶它回蒙古探親”。

“當時看到網上大家互換特產,全國各地的網友都參與其中,但蒙古的朋友卻很,而且現在有很多騙子,我們代表蒙古申請參與。”呂世達告訴記者,通過互換特產,他還結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也到了真正的“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除了一只小羊,呂世達和淖明夫婦還為王先生帶來了烏海的酒、呼市的蒙古袍、蒙古靴、馬鞭,以及牛干、制品等等,一整箱“蒙古大禮包”。煙臺的王先生也準備了煙臺特產海鮮、蘋果作為回贈,“還有山東的特好品無法帶走的會直接郵寄”。

從蒼茫的草原到蔚藍的大海,不同的“遼闊”給呂世達和淖明夫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一無際的草原相比,大海能給人一種不同的心曠神怡的覺。”呂世達笑著說。為了讓遠在千里之外的蒙古朋友驗到山東的熱好客,王先生還帶呂世達和淖明夫婦品嘗了掌大小的鲅魚水餃,“第一次吃鲅魚水餃,沒想到它和掌一樣大,而且我們點了三四盤,這真是很‘山東’。”鲅魚水餃、八爪魚、海鮮燜子等盛的海鮮擺滿了一桌,給呂世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