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在學校門口看到了一個媽媽背著一個只有四五個月大的小寶寶,引導孩子們進兒園。小寶寶還在睡夢中,小臉因為低溫和大風的原因有些凍紅。看到這一幕,我不知道為什麼到一種莫名的心酸。學校的護學崗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了,雖然每個家長的值次數不多,但對于一些家庭來說卻是一種困擾。就像今天這位二胎媽媽一樣,的丈夫要上班,家里沒有老人可以幫忙,只能自己帶著小寶寶一起值班。我早就注意到這位媽媽了,因為的大寶和我的兒在同一個班。有一次學校組織了親子活背著二寶陪著大寶參加了整整一天的活。我和聊了一下,我覺得完全可以和老師通,不用來參加活,學校也沒有強制要求。本來也這麼想的,但是每次到自己的孩子,都沒有不來的勇氣,而且也擔心孩子會因為自己的缺席而到失落,更擔心孩子會到老師的“別樣對待”。作為一個母親,我完全能理解的想法。現在的父母都在努力不讓孩子掉隊。雖然二胎和三胎政策已經開放了很長時間,但是愿意生二胎的家庭卻越來越。到底需要備怎樣的條件才敢要二胎呢?

一:經濟的保障

據《中國生育本報告2022版》的數據,養育一個0~17歲孩子的平均本在城市家庭約為63萬元,農村家庭約為30萬元。上海的養育本最高,高達103萬元,而北京排名第二,為96萬元。西藏的養育本不足30萬,而廣西、云南、貴州等地的養育本都在30萬以上。養孩子就像養了一只吞金,我曾經和同事芳姐討論過這個話題。在沒有孩子之前,非常喜歡購買電子產品,總是追逐最新的手機,購買名品服裝和包包。但是有了孩子之后,的消費降級了,服就在網上購買,手機只有壞了才會換新的。這一切的改變并不是因為們的收,而是因為有了孩子以后家庭的開銷迅速增加,必須在其他方面節省開支。芳姐有兩個孩子,大兒子上私立學校,每個學期學費就要1.5萬元,小兒子還在吃,每個月也要花費兩三千元。每年兩個孩子的開銷就需要12萬元左右,幸好他們有一套出租房,否則他們的工資都只夠孩子的開銷了。養兒育需要經濟支撐,有錢能夠解決很多問題,所以想要生二胎、三胎必須有經濟支撐。

二:夫妻雙方能共同照顧孩子

我的朋友夏曦的兒今年上小學一年級了,的婆婆、自己和的丈夫都催生二胎,說再不生就晚了,過幾年再生對也不好。但是夏曦從來沒有想過要二胎,兒已經7歲了,的丈夫從來沒有給孩子洗過澡、泡過,甚至從來沒有單獨帶過孩子出去玩過。夏曦說,有一次兒發高燒40度,整晚都沒有睡覺,而的丈夫卻睡得呼呼大睡,他去倒杯水都聽不見。兒小時候不好,夏曦不知道自己熬過了多個通宵,流過多眼淚,但是的丈夫卻無法理解的辛苦,反而責怪忽視了他,總是把心思放在孩子上。夏曦每天下班回家還要幫孩子輔導作業,做家務,而的丈夫下班后只是玩游戲,孩子吵鬧他會責罵孩子。兒不久前還說:“爸爸從來不陪我玩,一直在打游戲。有時候他陪我玩一下就找理由不玩了,爸爸和我在一起的時候一點都不熱,爸爸是不是不我?”聽到兒這樣說,夏曦心疼不已。一個“喪偶式”的婚姻已經讓一個孩子傷了,哪還有勇氣要二胎,去傷害另外一個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各司其職,共同分工。孩子需要父母有效的陪伴,夫妻雙方需要共同努力,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幸福!

三:愿意與時俱進的老人

我的朋友李茹的兒子最近因為支原肺炎住院了,李茹在醫院陪了孩子4天后回來上班,讓婆婆照顧一天。晚上孩子又發燒了,詢問之下才知道,婆婆帶孩子出去吃飯,孩子看到油條非常想吃,婆婆一次給孩子買了兩,還買了孩子平時喜歡吃的小餅干。孩子控制不住,一下子吃多了,當晚嚨發炎,又發高燒。看著婆婆自責的樣子,李茹也不好意思說什麼。并不是老人不孩子,他們是非常孩子,只是方式不對。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至能夠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但是老人幫忙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如果老人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愿意學習一些科學的育兒知識,那麼就可以減矛盾。然而,這樣的老人又有多呢?

總之,現在的年輕人并不是不想生孩子,也不是不喜歡孩子,只是現實況讓他們無奈。時間、力、經濟等無形的本是無法估量的。養孩子的本和教育孩子的本相差很大,而孩子年后,“活著”的本和“活好”的本也有很大差距。如果自己的生活都過得不好,怎麼能輕易地把小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