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權益而設立的制度,它可以幫助我們在生病、失業、退休等況下得到一定的經濟支持。因此,很多人都會認真繳納社保費用,期能夠獲得更好的保障。但是,你是否知道有些人即使滿15年社保也無法相關待遇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3類人及應對方法。

第一類人是沒有正規工作單位的人。據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法規定,只有在正規工作單位上班并且繳納了相關社保費用才能相應的社會福利待遇。因此,如果你是自由職業者、個戶或者無固定雇主,則不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等制度,并且所納的其他三項社會保險費也不算累計繳費年限中。這種況下即使你滿了15年以上的社會保險費用,依然無法相應待遇。因此,在選擇自己從事哪種職業時要謹慎考慮其對未來養老金和醫療補等方面的影響,可以考慮加其他社保制度或購買商業保險作為補充。

第二類人是超過60歲仍未領取養老金的人。對于已經達到退休年齡(男60歲、55歲)卻仍未領取養老金或提前退休申請被拒絕的人群而言,他們所支付過去所有養老金均已為“水漂”,完全不能產生任何效力。這種況下即使你曾經滿了15年以上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則也無法領取相應金額。因此,在接近退休年齡時一定要及時咨詢相關部門以確定自己是否符合提前退休條件,并盡早申請領取養老金以獲得更好地財務支持。

第三類人是因省遷移導致信息不同步的人。在我國各地實行統籌管理制度后,“異地就醫”為常見現象。但是,在省遷移時若信息不同步導致新舊單位之間存在斷檔,則可能出現個別月份缺數據甚至整段時間記錄被清空等問題。這樣一來就可能導致累計繳費時間不足15年且不能按比例折算補足不存在記錄月份和數額差別造損失部分,從而影響最終能否相關福利待遇。針對這種況,在辦理轉移手續時務必與原單位積極通并向新單位提詳細信息以確保存留記錄并將原有數據錄系統。在異地就醫前也要查詢參加城鄉居民醫療和生育統籌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網站上有關個人賬戶余額及消費明細,如發現異常及時進行核查理以防止損失。

總結:以上三類人群若想確信自己是否備某項福利資格需盡快登錄當地政府網站查詢個人信息并查找與之對應條款進行核對,若發現異常可向政府投訴反映,否則將錯過及時報銷機會造損失。社會福利系建立旨在幫助廣大群眾解決各種風險患問題,希大家都能夠認真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并正確使用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