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通協調員約翰·柯比在11月16日表示,國主張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不支持“臺灣獨立”,但仍將繼續向臺灣提供武支持。對于這一表態,中國外部發言人寧表示,國應該將不支持“臺獨”的立場現在上,停止武裝臺灣,停止干涉中國政,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正好在柯比表態的前一天,中兩國元首結束了莊園會晤,拜登總統再次承諾不支持“臺灣獨立”,也無意與中國發生沖突。然而,據柯比的表態,提供武的目的是為了保障臺灣的“自衛能力”。既然不支持“臺獨”,那麼提高臺灣的“自衛能力”是為了什麼?它需要“自衛”什麼?方是否經過中國政府的同意進行對臺軍售?看起來,拜登總統的承諾似乎再次失效了。

據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中國資深外、前駐大使崔天凱分了他對中關系的看法。他認為,臺灣問題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沒有退讓的余地。中國大陸一直尋求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的統一,只要“一個中國”原則得到尊重,其他問題都可以商談。對于方的錯誤言行,崔天凱劃定了紅線,不管中方如何警告,任何踩踏紅線的行為都是不能接的。中國人民熱和平,但我們的忍耐是有限的。方不能指在避免損失的同時制造對抗并獲得收益,這樣的好事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考慮到中關系的復雜,崔天凱表示,僅通過兩國元首的一次會晤是無法重啟中關系的,雙方需要時間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推兩國關系向前發展。在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之前,雙方至應保持相互尊重,雖然可能不同意對方的立場,但至要能夠相互傾聽,不要刻意改變對方。中國領導人在元首會晤上指出,“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相互尊重是理中關系的基礎,它在防止兩國陷“零和思維”的陷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制造陣營對立、讓世界陷和分裂的行為正是“零和思維”的典型表現。

就拿對臺軍售來說,從過去的防到如今的進攻,多次運送到臺灣島,方的目的就是攪臺海局勢,制造兩岸對立,引發臺海沖突。然而,“沖突對抗的后果是誰都無法承的”,希方三思而后行。中是兩個世界的大國,中關系不僅關乎兩國人民,還決定著人類的前途和地球的未來。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中關系完全有可能進和平共、合作共贏的階段,實現互利共贏。中關系能否繼續鞏固向好關鍵在于方是否能信守承諾,與中方相向而行,將兩國元首達的重要共識真正付諸實踐。

元首會晤為中兩國贏得了戰略緩沖期,但在臺灣問題上,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國武裝臺灣、阻止統一的基本策略絕不會改變。試圖說服對方無疑是徒勞的。沒有人能夠改變對方,我們能做的只是改變自己,抓住中關系難得的緩沖期,快速發展國力、壯大軍力,依靠實力和智慧,做好長期與國周旋的準備。這個周旋的過程可能會很漫長,但這正是反對霸權行徑和單邊主義的必經之路,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