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關于中產返貧現象的討論在網絡上變得越來越多。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中產的概念:在我國,中等收標準是凈資產超過200萬人民幣,年收超過15萬元人民幣但不超過80萬元人民幣。更地說,中產家庭是指人均月收超過1萬元的家庭(三口之家為3萬元),全款購房家庭以及存款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的家庭。按照這個標準,有多家庭能達到中產標準呢?央行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存款不足50萬元人民幣的家庭占了總人口的99.63%。換句話說,存款超過50萬元的家庭僅占總人口的0.37%……而存款超過100萬元的家庭只占全國總人口的0.1%,大約有50萬個家庭,這個比例雖然低,但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從我個人來看,就我所在的二線城市而言,不考慮家庭的資產況(家庭有實業的況除外),導致中產返貧的很多況是因為靠運氣獲得的財富憑本事失去,比如投資失敗、突發事件等等。很多人對于生意和金融一無所知,聽從同一圈層的人的建議參與某種投資,最終虧損慘重,比如“易租寶”等平臺,結果原本家里有房有車還有幾千萬元現金的況最后一無所有。此外,消費方面也是一個問題,人們不斷攀比、追求表面的虛榮,這種怪圈會導致非常奇特的現象。由于我的工作使我接到各種社圈層,很明顯地,許多人擁有華而不實的東西,在面對困境時沒有應對的準備和自我思考能力。所以我認為,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減無效社,摒棄有毒的人,將他們從自己的社圈中排除出去,這對我們沒有任何害。中產階級喜歡追求資產的生活方式并且靠借貸來維持,只有這樣才能與低收人群劃清界限,維持的基礎是高投資、低儲蓄。一旦出現一點風吹草,曾經的生活就會徹底崩塌,但是資產的生活方式是一直存在的。因此,在經濟好的時候,資本喜歡利用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通過借貸來促進消費。而在經濟不好的時候,資本會選擇吃喝玩樂,以PDD(拼多多)這樣的消費降級方式割韭菜,甚至連自己以下的人都不放過。互聯網一直以來對中產階級持有惡意,但是只要稍微有點腦子并且有一些社會經驗的話,就會明白中產階級主要是通過工資收或者小企業的正規收益達到的財富水平,也就是普通人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財富水平。他們的財富可能是整個市場中最干凈的。如果一個國家不再有新增的中產階級,并且中產階級開始返貧,那麼這說明經濟出現了問題。這時,底層人民要想有上升的空間將變得更加困難,并且新增的就業崗位也會大幅減。這時,我們是否應該嘲笑中產階級呢?當然,這并不重要,因為廣大人民群眾總是比看到別人倒霉更開心。事實上,底層人民的抗風險能力一直很差,一旦遇到災難,整個家庭都會陷貧困,真的能夠實現幾十代、幾百代的財富傳承嗎?實際上,底層人民一直在消亡,而社會上一直存在著底層人群。那麼當舊的底層家族斷絕脈之后,誰來充當新的底層呢?中產階級一直在下沉,這個現象已經持續了幾千年。一場大病就很容易讓普通家庭返貧,而互聯網的興起使得返貧速度越來越快,提前消費經濟、信用卡、分期付款等攀比的消費方式都是原因之一。此外,子教育的投也越來越多,從兒園開始,各種興趣課程、郊游等都會占用大部分收。最后,由于底層已經貧窮,無產階級也可能返貧,中產階級可能只是一個虛無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