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為今年中歐關系的重要事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時,強調雙方要堅持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正確定位,樹立正確認知,致力于發展雙邊關系。歐方領導人表示,不希同中國鉤,認為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符合歐洲利益。觀察人士認為,中歐發出了積極的合作信號,面對世界加劇的局勢,這一信號值得歡迎。

今年是中國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也是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25周年。在中歐關系歷史的重要節點上,這次會晤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雙方期待通過這次會晤總結往經驗,鞏固高層之間良好的通勢頭,并且展未來的合作。正確看待彼此是中歐合作的前提。過去20年,中國出臺了三份針對歐盟的政策文件,將歐盟視作世界的重要力量,堅定支持歐盟的一化進程,保持穩定連續的對歐政策。相比之下,歐盟對華政策時常波。尤其是近年來,歐盟將中國定義為“伙伴”、“競爭者”和“制度對手”,一些人還主張對華經濟合作“去風險”。許多分析認為,這種所謂的“三重定位”自相矛盾,反映出歐盟國對華遏制政策的影響,對中國的認知發生了錯位。這也是中歐關系波折起伏的主要原因。究竟應該如何看待中國?這個問題實際上20年前就已經得到了回答,那就是“全面戰略伙伴”。在這次會見中,習主席再次強調了中歐關系的正確定位,指出中歐要以戰略視野看待彼此,增進理解互信,重信守義,“不能因為制度不同就視彼此為對手,不能因為存在競爭就減合作,不能因為存在分歧就進行對抗”……這些主張對于中歐關系排除干擾、聚焦合作的意義。歐方表示,歐盟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愿意本著相互尊重、開放坦誠的態度就分歧問題加強通,增進了解。希歐方能夠言出必行,通過更多的戰略自主校正對華認知,回歸理務實。

近日,奧地利前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向《國際銳評》分了他對“競爭”的看法,認為“競爭會讓彼此變得更加強大,良的競爭永遠是件好事”。事實上,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盡管2022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中歐雙邊貿易額仍然創下歷史新高,達到8473億元,同比增長2.4%。盡管歐洲部有“去風險”的聲音,但多家歐洲企業高管今年以來紛紛來華,歐洲企業積極參加中國舉辦的進博會、消博會等重要展會,法國還將擔任2024年服貿會和進博會的主賓國。這充分說明,中歐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在這次會見中,中方表示愿將歐盟視為“三個伙伴”——經貿合作的關鍵伙伴、科技合作的優先伙伴、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可信伙伴。歐方領導人認為,歐中合作是互惠平等的,希雙方共同努力維護供應鏈和產業鏈的穩定和安全。對于歐洲來說,最需要去除的風險是泛政治化和保護主義。法國雅克·德爾研究所最近發布的報告指出,借助中國實現自發展壯大是歐盟的必然選擇,歐方需要采取更加理務實的對華政策,加強在能源、綠發展、科技等領域的互利合作。從更廣闊的層面來看,中歐是推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的兩大文明,有責任共同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為發展提供更多推力。在這次會見中,雙方一致認為,在多邊框架加強通和協調,堅持多邊主義,推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并就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等事關人類未來的重大問題展開對話和合作。中方愿繼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包括與歐盟“全球門戶”計劃對接,為發展中國家加速發展提供幫助。這表明,中歐在全球治理理念上有著廣泛的一致。只要雙方攜手合作,陣營對抗就不會出現,世界分裂就不會發生,人類就會實現發展和進步。經過20年的往經驗,中歐往表明,只要堅持將彼此視為全面戰略伙伴,雙邊關系就能前進、向上發展。未來的20年,中歐仍需要堅持正確認知,在各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歐洲一化進程中,打造中歐關系的“升級版”。這不僅將造福雙方人民,也將為世界帶來更多穩定和確定。(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