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教授江瑞平在《日本學刊》2022年第1期發表了一篇名為《中日關系:知命之年的新認知》的文章,全文約3.0萬字。江瑞平指出,自1972年恢復邦以來,中日關系已經度過了半個世紀,迎來了知命之年。在此時期,中日關系仍然存在著許多重大的“未知”問題,急需進行重新認知。重新認知知命之年的中日關系涉及到許多不同的視角和領域,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國各自的發展態勢、東亞地區的秩序,以及世界百年變局等三個層面。

首先,中日關系建立在兩國各自的發展態勢的基礎上,為雙方的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服務。在過去的50年里,中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態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導致了中日經濟實力對比的顯著變化。中國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而日本則陷了長期的經濟蕭條。這種變化使得中日的經濟相互依存關系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同時,在中國對外經濟關系的總布局中,對日本的經濟關系仍然非常重要。然而,經濟互利和政治互信之間的缺失,使得中日關系在半個世紀的發展中經歷了從良到惡循環的變化。在當前的世界百年變局下,中日關系需要擺這種惡循環,實現經濟互利和政治互信的良循環。

另外,中日關系的發展與東亞地區的秩序演變切相關。隨著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快速崛起,中日關系面臨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此外,世界變局呼喚著中日兩國擔當更多的責任和擔當,共同推世界的發展和變革。

總的來說,中日關系步知命之年,需要重新認知和思考。在世界百年變局的大背景下,中日關系需要適應變化,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世界面臨的挑戰。這也將是中日關系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需要共同努力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