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飲食了一種最不自由的驗。以一家三口的普通飯桌為例,男人偏吃面條,不喜歡米飯;孩子偏米飯,不愿意吃面條;人則更喜歡饅頭和辣椒。作為家庭中的廚房長,正餐的主食通常只做兩樣:面條和米飯,男人和孩子各取所需,人則會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經過多年之后,人發現已經不再挑剔主食,而是可以接各種不同的選擇。男人說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做什麼就吃什麼。人表示自己也不想這麼麻煩。無論做男人喜歡吃的,還是孩子喜歡吃的,總有人不滿意。人只能委屈自己,費心費力地準備飯菜,而吃自己喜歡的食。年輕時吃辣椒時總是追求辣味,但因為男人和孩子不吃辣,家里幾乎沒有辣椒了。即使偶爾吃外賣帶回來的辣椒,第二天也會發現它們不翼而飛,被男人當做垃圾扔掉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疾病來襲,醫生建議戒涼戒辣。雖然知道應該戒掉這些食,但卻做不到。因為沒有涼和辣,一頓飯就會變得沒有味道。時間一長,竟然連吃飯這件事都變得讓人苦惱起來。后來想,如果連吃飯都不能吃自己喜歡的,這樣的生活真的沒有什麼意義。做飯至要做三個菜,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但家人的食量有限,經常會剩菜。因此,飯桌上的格局已經確定,主角是男人和孩子。而人呢?不管他們,只要他們吃得舒服,會自己做一些小菜。想炒一道小時候媽媽的拿手好菜,蛋炒辣椒。紅辣椒、綠香菜、黃蛋,再加上蔥蒜調味,看起來不僅好看,味道也很味,功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但因為長期不接辣椒,切了兩辣椒后發現,兩只手都被辣得疼痛,這種覺持續到了第二天,即使向別人講述也覺像是一個笑話。習慣是多麼可怕的東西,作為一名家庭主婦,難不洗切辣椒都得戴手套嗎?總覺得黃瓜和西紅柿失去了原本的香味。有人說是因為你總是把皮削了。但是不削皮又不安全,聽說農藥都在皮里。所有可以削皮的水果蔬菜都是削皮之后吃,漸漸地,對香味都沒有了覺。許多人說“清粥小菜最養人”,那麼說這句話的人是不是都已經到了中年?年輕時誰會在乎這些,只要好吃就行。就像年輕時不怕挑戰,年紀大了反而變得膽小,越來越怕冒險。人到中年,雖然口頭上說不服老,但卻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已經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