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微頭條上看到了一篇關于一位56歲中年朋友打零工生活的文章。他每月的收僅有1280元,而每年的社醫保費用卻高達15000元左右。這意味著他的年收幾乎全部用來繳納社醫保,而且如果有一天失業了,連社醫保費都可能不起。看完這篇文章,我到心酸和同,對于現在的中年底層人來說,生活實在太艱難了。

我在評論區寫下了“堅持!兄弟。”這句話,意料之外地得到了124個點贊。這讓我意識到,很多人在底層拼命掙扎,過著艱辛悲催的生活,才能引起這麼大的共鳴。但也有人提出了“怎麼加油?干油?”的問題,讓我一時無語。我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擺困境,因為我不是政府工作人員,也不是專家,我只能用言語給予一點安和鼓勵。

我回復道:“我也覺得是個問題。但不加油,不努力,您躺平?等著天上掉餡餅?我覺得底層人更應該努力工作,至維持家庭基本生存的錢,你總要去賺吧!”我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底層人很難實現社會階層的越?除了到社會環境、人脈資源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底層人原生家庭、固有的落伍思維和教育方式,難道不是限制階層越的更主要原因嗎?不去努力,只想躺平、擺爛,這種思維方式只會讓底層人一代接一代循環下去,可能很難擺貧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