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面臨養老問題的殘酷現實及解決之道

中年人面臨的養老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他們注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后一代,同時也為被兒拋棄的第一代。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兄弟姐妹三五人是常態,有兩個都算是的。與此同時,中年人多數以父母為圓心,分散在不遠的地方,或工作,或經商,或務農。這樣的安排使他們在照顧父母時有相對充足的時間和力。然而,他們的下一代都是獨生子,有兩個的已經算多的。他們將來的工作可能會越來越遠,工作質也不會像中年人一樣輕松閑適,他們可能會為了生活的力而更加辛苦。因此,即使他們想為中年人養老,也是有心無力。

大多數中年人都有一種使命,他們不余力地培養下一代,希他們有知識、有能力,并過上好生活。然而,中年人需要全心地照顧父母,全力以赴地工作,無私地培養下一代,甚至需要全力以赴地贍養老人。然而,當中年人自己老了,他們肩上的擔子并沒有減輕多,他們不敢老,因為他們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在孝敬老人的道路上,每個中年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們從小就開始幫助父母,做飯、干家務、照顧兄弟姐妹,年后也被父母呼來喚去。我們的父母是被解放的一代人,他們好像也不屬于自己,更不懂得如何培養子、如何護子,但他們懂得養兒防老,依賴兒是天經地義的。如今,我們的父母已經八九十歲了,他們仍然需要我們這群子們的照顧和贍養,所以我們不敢老!我們不能老,因為我們還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還有年的子和孫子需要支持和幫助。

然而,我們中年人不能老,因為我們的存款有限。我們的祖輩大多是農民,沒有厚的家底,我們自己賺的錢也不多,花費卻不。雖然我們常說錢多錢夠用就好,但事實上我們的日子過得很,不敢生病、不敢聚會。退休工資低的人還需要繼續打工來攢錢養老。我們也不能放下,我們唯一的就是和幾個好友聚在一起吃頓飯,參加同學聚會。然而,為了給子攢錢,我們繼續工作,無法參加聚會;有的人終于有機會出去了,卻因為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帶孫子的任務而匆忙離開,玩得心神不寧,趕時間回去,只能留下幾張照片,自我安。我們舍不得吃好的,舍不得穿好的,舍不得花錢,各種放不下,我們為自己活,也為他人生活!

然而,由于長期的勞累,很多中年人都患有健康問題,如高、高脂、痛風以及老年病等,而且沒有足夠的錢購買藥。我們沒有依靠,不能拖累子們!法定退休年齡到來時,大多數人仍在發揮余熱。所謂養兒防老,在經濟轉型時期只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農經濟時代有效,但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我們還能趕上盡義務在膝下盡孝的最后一班車,而我們的下一代,則在生活的力下自顧不暇,不可能照顧我們。即使我們有機會生多個子,也已無濟于事。當然,對于養老問題,已經有人提出了解決方案,比如抱團取暖。與三五知己好友組一個團,年齡相仿,興趣相近,脾氣相投,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顧,慢慢變老,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樂事。然而,這種養老模式的基本前提是每個人的都健康。如果有人生活不能自理,即使是老年朋友也無法照顧,更何況其他朋友!即使朋友能夠無私地付出,但讓滿頭銀發的老友巍巍地照料自己,實在令人心生不忍!更不用說,這樣也增加了朋友發生意外的風險。然而,每個人遲早都會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刻,所以,“抱團取暖”式的養老也許是理想的選擇,但還需要有其他的養老方式來銜接。

不管我們愿意與否,我們的最終歸宿必然是社會養老。然而,我們經常看到養老院老人被待的新聞。也許親生的兒都無法好好照顧父母,老年公寓的服務人員也很難做到無微不至。事實上,我們都明白,要高標準的養老服務,歸結底還是要付出足夠的金錢。只要養老企業能從我們上獲得足夠的利潤,他們就會要求員工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因為我們活得越久,活得越好,他們賺的錢就越多。這是一個冷酷的現實,我們不得不接。因此,那些即將步老年的朋友們,需要提前做好準備。首先,與幾個好友約定固定時間一起打球、散步,保持健康,以便在老年時能夠在一起度過健康的時,盡量不為失能的老人,至要讓那一時刻晚一點到來。其次,利用自己還有斗能力的時候,多攢一些錢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等到自己的最終無法與老友們一起生活時,不得不住進老年公寓,那時才能擁有足夠的資本,更高的待遇。這兩點,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養老寶典。當然,我們也要理地看待過去、現在和將來!過去的已經過去,那些艱難歲月也給我們帶來了富的人生經驗;把握好現在,過好最黃金的中老年時,開心快樂地度過每一天;至于將來,無需過多考慮,因為過好現在每一天才是對未來最負責任的做法!

注:本文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