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曾經說過:“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事實證明,未來“最困難”的,是40歲到60歲的中年人。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從以下四個方面慢慢給你解釋。

網絡上有一個問題,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到底誰的人生比較艱難呢?一部分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容易,一畢業就失業了,只能回家啃老,力大。一部分人說,現在的老年人不容易,上了年紀了,還需要戰戰兢兢過日子。還有一部分人說,最不容易的,是中年人,不僅被年輕人啃老,還要養活上了年紀的父母。中間的他們,早已被現實不過氣來。

其實,現在每一個年齡段的人都不容易,力巨大就算了,還不由己。當中最艱難的,還是中年人。因為他們被夾在中間,境尷尬。就跟爬山一樣,你還在山腳,完全可以選擇不爬,永遠待在山腳。你登臨頂峰,那待在頂峰就好。唯有山腰,不上不下,就真的進退維谷,左右為難了。

讓我們先來談談年輕人的問題。就拿90后來說,他們的父母是60后和70后。如果父母有錢,那混得一般的年輕人,可以回家啃老,反正一人吃飽,全家不,不用擔心養家糊口的問題。更何況,很多90后都沒有結婚,那他們既沒有婚姻的煩惱,也沒有養育孩子的力。哪怕寒冬將至,他們也能順利過來。不過,孩子啃老到最后,苦的,還是父母,也就是60后和70后這兩代人。他們不僅需要早年吃苦,就連中晚年,也需要繼續吃苦。很多60后和70后會說,孩子雖然沒錢,但他依舊選擇結婚了。那孩子買房買車的費用,結婚生子的花費,只能由父母來承擔。簡而言之就是,無論年輕的子是選擇結婚生子,還是不選擇結婚生子,力都會落到為父母的60后和70后上。終究有一代人,需要罪。

我們再來談談老年人的問題。百度百科有一個數據:截止2022年,全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7億人。預計到2035年,老年人口數量達到4億人。當下,是中度老齡化。未來,是重度老齡化。老齡化所導致的,就是嚴峻的養老問題。誰來養老,誰來承擔老年人的養老費用?說句現實的話,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有老人需要養老,那就注定,養老的重任要落在家人的上了。如今需要養老的,是40后和50后,他們的孩子,多半是60后和70后。這就有點尷尬了,60后和70后,既要被孩子啃老,也要為父母養老。隨著卷加劇,底層的職場競爭加大,賺錢越來越難,那逐漸老去的60后和70后,真的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養活一家三代,甚至四代人嗎?貌似做不到。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夫妻倆要生活,簡直就是人到中年不如狗。

為什麼當代的中年人,需要面臨如此巨大的力呢?我想,跟這三點有關。首先,職場歧視中年人,為了潛規則。無論你是名校本科生,還是名校碩士,只要你年紀過了40歲,各大公司就不會要你,別人更喜歡年輕、便宜的大學生。其次,當代中年人的境,很尷尬。他們的孩子,需要面臨卷,畢業就失業,只能回家啃老。他們的父母,需要面臨老齡化,養老花費特別高,沒有什麼保障。最后,遇到了較為嚴重的行問題,收到影響。行好,前面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行不好,前面的問題就會出水面,而且無法解決。有編制的中年人,收穩定,日子還算過得輕松。而沒有編制的中年人,沒保障,勢單力薄,就只能獨自面對這些問題了。前者,占比很小。后者,才是占比巨大的蕓蕓眾生。

未來最困難的,是40歲到60歲的中年人。不人都有一個想法,只要早年吃苦,老了就能苦盡甘來了。未曾想,不僅早年需要吃苦,就連中晚年,也需要吃苦。為什麼普通人做不到苦盡甘來呢?因為普通人只能去打工賺錢,收只能滿足一日三餐,而做不到財富自由。如此,哪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呢?你是老板,是有點背景的人,或許苦幾年,就能發家致富了。可并非所有人都是老板,都有背景,那日常的“食住行”,足以讓他們力山大。如果是一代人的食住行,力還算一般。可現在是三代人,或者四代人的食住行,都到一代人的上,哪怕他們是三頭六臂的哪吒,也頂不住。60后和70后,既要養活父母,也要養活子,有可能還要養活孫子,只能掏空錢包。再加上行的問題,那他們的前路,其實不好走。人生,唯有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