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頒布了針對鎵鍺及相關產品的出口限制令,這一舉措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國、歐盟等國紛紛表示,中國的限制可能導致供應鏈紊,而西方國家在短時間很難建立相應的生產線。面對這種局勢,西方國家似乎只能選擇向中國申請出口許可或尋找其他供應商。有報道指出,Shvabe Holding公司每年可以生產約20噸鍺,這占據了其產能的30%。這句話暗示著該公司實際上只利用了部分產能,并且意味深長。在這個敏時刻,如果該公司能選擇增加產量,那麼其背后的意圖顯然不僅僅是滿足國需求,而可能是要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報道還,俄羅斯國還有一家能夠生產金屬鎵的氧化鋁廠,每年產量達到6噸,這進一步說明了俄羅斯不僅有可能為鍺的供應商,還有能力在金屬鎵領域替代中國。

首先,從技角度來看,鍺和鎵的生產并非易事。這兩種稀有金屬通常與其他礦混合存在,生產過程需要高度的提純,并且在高尖產品制造領域的應用要求其有高純度。全球能夠大規模生產的國家寥寥無幾,而中國是其中的例外。以2022年的數據為例,全球鍺產量僅為178噸,鎵產量為430噸,而工業硅產量高達412萬噸。盡管俄羅斯的Shvabe Holding公司在2022年建立了鍺生產線,但從長期技積累來看,與中國仍存在較大差距。最重要的是,俄羅斯可能不愿將稀有金屬出口給西方。這些金屬在纖、半導、伽馬線等領域廣泛應用,甚至與軍事裝備有關。考慮到目前俄烏沖突仍未解決,俄羅斯難以接其金屬被用于制造可能對其構威脅的軍事產品。

綜上所述,從技、政治和戰略等角度來看,俄羅斯企業短期很難取代中國在稀有金屬市場的地位。盡管如此,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關系依然牢固。最近,俄羅斯國高層代表瓦蓮京娜·馬特維延科訪問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兩國之間的合作。這表明中俄之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會到外界因素的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