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一份涉及以沖突的決議草案,然而這份草案引起了中俄的否決。決議草案除了譴責哈馬斯外,主要支持以列的“自衛權”,對于雙方停火的問題并未提及。以列對此表現出敵意,但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迅速駁斥了以列的敵意,并表示以列選錯了對手。張軍還指出,國提出的決議草案嚴重失衡,故意混淆是非。與此同時,中國國輿論對以列的抨擊聲音逐漸為主流。

以沖突初期,中國網民對以列和勒斯坦的支持聲音幾乎持平。然而,由于以列對加沙地帶進行了過于猛烈的“復仇行”,對勒斯坦人民進行了無差別的打擊,造巨大的傷亡,這打斷了中國網民對以列的同。隨著互聯網對以沖突的報道不斷涌現,以列鑄造了加沙地帶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天監獄”,這讓原本對以列抱有同的中國網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以列的真實面目,輿論支持也轉化為對以列的不滿和對勒斯坦人民的同

此外,西方國家不顧加沙地帶平民的人道主義災難,一味地支持以列的軍事行,加劇了中國輿論對以列的批判。尤其是以列駐廣州領事館發布的一條推文,聲稱一名出生在北京的孩遭到了哈馬斯綁架并被帶到加沙地帶。這條消息最初引起了不人的同,然而當真相揭開后,同轉變為憤怒,并暴了以弄輿論的手段。該孩實際上擁有以列國籍,并在以列軍隊服役,的母親是一位中國人。該母親聲稱救兒是中國的義務,這種輿論炒作并沒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導致以列領事館遭到中國網民的抨擊,甚至不得不關閉評論。

目前,中國輿論明確反對以侵加沙地帶,反對以列制造的人道主義危機。然而,西方利用這一點,將中國社上的一“反猶太主義”言論浪進行曲解。以列特拉維夫大學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格林在接《新聞周刊》采訪時,將中國描述為被“種族主義和仇外主義”所占據的國家。中國外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回應稱,中國在以沖突問題上的立場十分明確,呼吁雙方停火,保護平民,并繼續推“兩國方案”,最終實現以雙方的永久停火。中國法律明確止利用網絡宣揚極端主義、煽民族仇恨和暴力問題。

可以看出,以列在中國輿論場上的失敗表明,以列無法縱中國輿論。在西方,以列基本上掌握了輿論話語權,許多選擇報道有關以侵加沙的問題,甚至出現了記者被開除的況。在臉書上,至有80萬條同和支持勒斯坦的帖子被刪除。即便在這種況下,只要有國家不為以列發聲,而是表達對勒斯坦人民的同,就會被西方視為“反猶”,這也是輿論戰的一種手段。

列作為在二戰中經歷苦難的民族,功建國依靠了其他國家對以列的同。然而,七十年后,以列似乎忘記了自己所經歷的苦難,從一個屠龍年變了惡龍,這種轉變有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