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表示,100個科學家的論證都不如部委的一個長說話算數。在中國的制下,科學家和一線科研人員的地位和待遇都不盡如人意。許多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國從事科研工作,顯示出中國科研人員的不滿。北京市朝區公布的公務員招錄名單中,竟有各大高校的碩士和博士,這也為了社會熱議的話題。

與此同時,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雖然中國的GDP已經全球第二,但在科技創新方面排名卻只能在二十名之外。這也許是因為中國的經濟量優勢遠大于科技實力,導致社會財富“蛋糕”不夠大。在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的時代,中國很多時候只能選擇“市場換技”的屈辱方式,讓技壟斷的西方國家輕易奪走中國創造的財富。

教育制和文化氛圍也是影響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中國的傳統應試教育模式過度強調記憶和復現標準答案,抑制了學生的批判思維的發展。對權威的過度迷信也阻礙了批評思維的培養。因此,中國的教育制亟需改革,更多地倡導探索式學習、互討論和獨立研究,鼓勵學生勇于挑戰權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瑞士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表示,“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因此,教育制需要更加重視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讓課堂變學堂,忽略發現問題的課堂變鼓勵學生好奇心想象力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改變的機會,讓學生在寬松、自在、合作的環境中學習,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