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指出,當今中國社會充斥著縱和重功利,而輕視道義,這樣的狀況使得民族部無法安定,外部無法立足。這番言論引發了人們的不快緒,甚至有些人覺得這是危言聳聽。然而,仔細反思我們邊的道德倫理現實,確實讓人到擔憂和失。誠然,“人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每個人都為了生活而追求利益,但我們的祖先早就對這種行為進行了規范和約束:“君子財,取之有道”;“人之履無若誠實”;“言必信,行必果”……然而現實況是,當今社會有太多人拋棄了這些祖訓。誠信喪失,道德淪喪,價值觀扭曲。誠信者被視作傻瓜,而撒謊和吹牛被認為是聰明的做法。為了謀取利益,有權者貪腐,無權者行賄。言行舉止不守規矩,各種卑鄙齷齪的行為完全突破了道德倫理的底線。回頭看看王德峰教授的話,似乎并不為過。然而,說當前中國社會道德狀況會導致“這個民族將不能安,外不能立”這一點,我不敢認同。王教授忽略了五千年歷史中華民族強大的民族“自愈力”。黨中央高度重視道德重建,一直強調講正氣,樹新風。對腐敗分子零容忍。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會議上,號召全黨著力推進政治監督化、準化、常態化,著力整治形式主義、僚主義突出問題,堅決清除黨員、干部隊伍中的害群之馬,從嚴從實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管理監督,推全面從嚴治黨……經歷過風雨磨難的中華民族不會在發展的道路上被擊垮。凡事極必反。有黨和國家的積極倡導,有你我的積極參與,全民族正在反省,道德良知正在被喚醒,害群之馬持續被清除,中華民族的道德創傷一定會得到治愈。經濟上我們能越“中等收國家”陷阱,文化上我們同樣能越過道德創傷的險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