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八婦節,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方剛創辦的“男德班”為熱門話題。這個培訓課旨在教男如何為好伴和好父親,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男報名參加。課程富多樣,包括模擬孕晚期驗、陪伴孩子玩耍等。通過這些實踐活,男們開始認識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角和責任,以及男氣質對別平等的影響。

“男德班”在今年二月底在北京舉辦,來自各地的男參與了為期三天的課程。課程的重點是讓男驗孕晚期的,他們每人都綁著重量不一的水袋模擬孕肚,孕婦的不便。盡管有些人因為不適而卸下了“孕肚”,但整個過程讓他們意識到了孕婦的辛苦和需要關懷的重要

除了模擬孕肚,男們還學習如何為好伴和好父親。他們通過模擬陪伴孩子玩耍的活,學習如何與孩子通和傾聽他們的需求。對于一些男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親自參與到孩子的長中,他們開始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和責任。

在“男德班”之前,“德班”在中國盛行。這些培訓班以傳統價值觀為基礎,試圖教導如何為賢妻良母。然而,這些班級的教學方法和觀點引發了爭議,被指責為別歧視和迫。相比之下,男德班的出現表明,男學習如何為好伴和好父親,并且愿意主參與家庭事務。

在互聯網上,越來越多的男開始承擔家務和育兒的責任。一些個人視頻記錄了男在家庭中的角轉變,這些視頻到了廣泛關注。這些記錄展示了男參與家務和育兒的日常生活,讓觀眾了解到男在家庭中的努力和付出。

通過“男德班”和互聯網上的個人記錄,男開始探索如何為好伴和好父親。這種轉變有助于減迫,促進別平等。男們逐漸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和態度對家庭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而為好伴和好父親是實現別平等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