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鳴認為,人生中憾是無法避免的,因為人類并非上帝、神仙或圣人,與宇宙中的其他質一樣,雖然人類比無生命的質和無意識的更幸運,備自我認識的意識能力,但仍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無法像上帝、神仙、圣人等虛構的存在一樣。因此,在個人的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大小的憾存在,而在整個社會人群的生存中也是如此。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遭遇了許多憾,但在黎鳴看來,其中最大的三個憾是以下三個。

首先,黎鳴認為這三個憾之所以被選為“最大的三個”,是因為它們是中國人自選擇的結果,卻反過來為了阻礙中國人意識能力進步、發展和完善的歷史事件。黎鳴承認可能還有其他更多的憾存在,但他認為以下三個憾無疑是其中最為巨大的。

第一個憾是中國歷史上對于人類未來的各種“理想”的選擇。黎鳴提到了老子的“玄同”,孔子的“大同”和墨子的“尚同”。盡管它們都是關于人類未來“同”的理想,但它們之間存在著微小的差異。然而,中國人選擇了“大同”,而不是“尚同”,更不是老子的“玄同”,這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憾。孔子的“大同”過于強調人類“統”的相“同”,這實際上是無法真正實現的“同”。相反,過分強調“統”反而加強了統治者的“統”,這也是孔子特別重視“周禮”的惡果。墨子的“尚同”局限于經驗的現象范疇,可能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未來“不平等”的觀念。而老子的“玄同”則是真正可以通過人類實踐逐漸實現的人類未來文明的終極目標。

第二個憾是中國歷史上對于孔子的“大同”理想的認同,這實質上也意味著對于“統論”的過分強化的關注。這種關注表現為“親親尊尊”的“人人永遠不平等”,并且擴大為一系列潛規則,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正是這些潛規則形了中國人長期以來的“親親尊尊長長”的價值觀,進而形了不變的中國“本位”的制,貫穿中國歷史至今。

第三個憾是中國歷史上對于孔子的儒家思想的過分推崇,從而錯過了真正理解老子偉大《道德經》智慧的機會。黎鳴指出,老子是全人類六大文明“始祖”之中最能夠綜合其他五位“始祖”的智慧的偉人,他的著作將揭示“宇宙、生命、智慧”的深奧。然而,中國歷史上對于孔子儒家思想的認同,使得中國人永遠無法真正理解老子的智慧之書。

黎鳴認為,中國人歷史中的這些錯誤選擇造了巨大的憾。然而,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憾并從中吸取教訓,開啟中國人歷史的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