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聞傳來:2023年中國人口減了208萬,增長率為-1.48‰。這個數字讓人深思,尤其是對于80后和90后,他們長在“晚婚晚育,生優生才為榮,生男生同樣高興”的口號下。這些口號包括了晚婚晚育、生優育、優生優育等,旨在引導年輕人延遲結婚生育,推崇英化的人口結構。

如今,社會上高房價、高消費和不穩定的就業市場等經濟因素,讓很多人無法負擔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費用,因此他們不愿意生育。此外,多年來的宣傳教育也使得年輕人更加偏向獨立自主和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利益,導致大多數年輕人更愿意為自己而活,不愿將更多的力投到孩子上。

還有一種說法是,很多人自己過得并不如意,茍且地活著,若不是因為有父母要養,他們早就選擇了解。在這種況下,年輕人更不愿意生育。從生的本能角度來看,當生認為當前的環境惡劣時,的潛意識會拒絕繁以保證后代的活率。

最后,還有思維慣的問題。大家已經習慣了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的觀念,政令雖然可以開始一項政策,但卻無法完全控人們的思維。沒有相應的福利政策,誰還會愿意冒險生育?一方面說人口缺乏,但另一方面35歲以上的人面臨失業,這是真的人口缺乏嗎?人口一直在下降,難道不該反思自的問題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艱難,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一直于創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