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出生率的持續下降是一個關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復雜問題。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創下了新中國立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2021年60歲及以上人口達2.7億,占總人口的19.1%。這些數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深刻思考。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據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的觀點,影響我國出生人口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育齡婦規模下降。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口數量大幅減,這些人現在正于生育旺盛期,但他們的數量遠遠于上一代。據統計,“十三五”時期20-34歲生育旺盛期婦年均減340萬,2021年相比2020年減了473萬。這是帶出生人口數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第二,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當前,90后、00后作為新的婚育主,絕大部分長和工作在城鎮,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婚姻推遲增加了不婚的可能,進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時,生育意愿持續走低,育齡婦平均打算生育子數從2017年的1.76個降到2021年的1.64個。

第三,生育養育教育本偏高加重了生育顧慮。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養育一個孩子所需的投越來越大。房價、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支出都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尤其是教育支出,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家長們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不惜花費巨資報各種培訓班和補習班。這些都使得很多家庭而卻步。

除了這些主要原因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對我國出生人口產生影響。比如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社會保障等問題也可能影響人們對未來的信心和預期。

低出生率對我國來說意味著勞力供給不足、老齡化加劇、社會保障力增大、經濟增長放緩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低出生率也可能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比如提高人口素質、促進社會進步、減資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等。

為了應對低出生率的挑戰,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我們需要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和激勵,鼓勵符合條件的家庭多生育,釋放潛在的生育需求。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建設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本,提高家庭福利和保障水平,減輕家庭負擔和力。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人口素質的提升,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提高人口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總之,我國出生人口越來越低的本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從多個層面來分析和解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