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5號日本開始排放核污水,就有很多人開始搶購鹽。然而,為什麼搶鹽為了一個神奇的作,一直讓人難以理解。自從2003年第一波搶鹽風波開始,各大就出來辟謠,說中國的安全鹽足夠全球人吃70年。2020年再次出現搶鹽,又有人出來辟謠,說搶鹽對病毒沒有作用,聚眾還會增加病毒傳播,國家會保障居民用鹽。而且隨著現代人生活飲食結構的調整,專家表示,國民每日最高攝鹽的量應從6克調整到5克。經過這麼多次的搶鹽,我們以為鹽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然而,誰能想到,日本開始排放核污水后,大家又開始搶鹽。有人甚至搶購了2噸鹽,這是為了干嘛呢?顯然是吃不完的,難道是想囤夠30年的鹽嗎?據網上的信息,日本要排放30年的核污水,即使我們囤夠30年的鹽,以后呢?作為中國鹽行業的唯一中央企業,中鹽集團的首要責任是保障食鹽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針對這次市場波,中鹽集團特別聲明:我國的食鹽主要分為三類:井礦鹽、湖鹽和海鹽,其中井礦鹽和湖鹽的生產都不日本核污染影響。

所以,我們是不需要囤鹽的,我們對國家的鹽儲存量非常放心,對控價也有信心,相信我們絕對不會連鹽都吃不起。之前的新聞經常報道,進口的鹽一直只用于工業,我們相信只要去正規渠道購買,不會買到日本的鹽。然而,這次又出現了搶鹽的現象,人們悄無聲息地在網上搶購核輻檢測儀,甚至有些相關貨品一下子就被搶購一空。央媽及時發現這一況,在各平臺開啟提醒。專家表示,日常使用這些儀的作用并不大,因為不同品的檢測方法可能不同,作上可能會出現不專業的況;而且這些儀的檢測也不全面,無法完全檢測出日本核污染水中的60多種放核素。因此,我們不要自己先制造焦慮,國家不限制,我們也不需要搶購這些儀。如果真的想吃安全的食品,可以在政策開放后從正規渠道購買。

我們國家富,有時間的話,可以從南到北吃一,很多年都不會重樣。既然擔心危險,就不要購買小日本的海產品,不要購買他們的其他產品,我們還有很多其他選擇。當然,購是自由的,但要據實際需要購買和使用食品。總之,生活不易,不要浪費,也不要過于焦慮和敏,想想背后真正益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