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對11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據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報,11月份出現了一系列網絡謠言,其中醫藥類“偽科普”針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政策類“假新聞”涉及采暖電價、房市通等,以及冒充特定機構和群的“假劇本”現象較為突出。同時,翻炒舊謠、販賣焦慮的網絡謠言也有所增多,給公眾認知帶來誤導,擾社會秩序。

對于呼吸道疾病防治的謠言和誤區,已經誤導了公眾。隨著各地陸續冬,呼吸道疾病進高發季節,多種呼吸道疾病織疊加,使人們產生焦慮緒。然而,正是在這個時候,一些治病養生醫藥的“偏方”頻繁出現,一些自借用專業人士和醫生的份在網上“開方”,讓真假難辨、誤導了公眾。例如,一些謠言聲稱“染肺炎支原會得肺炎、會出現‘白肺’”、“可自行給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藥以預防支原肺炎”、“可網上購買‘醫院同款’霧化在家自療”等,這些謠言抓住了人們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大肆傳播,導致一些人耽誤了正常治療,而有的則是為了“假科普、真帶貨”。此外,謠言聲稱“使用司格魯肽能輕松減”,無視權威部門對方藥的管理措施,而這類藥如果盲目使用或使用不當,存在很大的健康風險。

經濟民生政策類的虛假信息也擾了社會秩序。隨著供熱采暖季的到來,人們關注的民生問題,如電價、采暖等方面的虛假信息集中起來。例如,廣東居民階梯電價在11月起進“非夏季標準”,某些自為了吸引流量,編造了“廣東冬季電價漲價,電費更高了”的不實信息,極易誤導群眾;還有一些虛假廣告宣傳“多地可以折扣形式低價代繳采暖費”,布下“貪小便宜吃大虧”的陷阱,甚至涉嫌詐騙分子洗錢犯罪。此外,一些不法分子編造房市、通等方面的“假新聞”和“假政策”,給社會造了負面影響。例如,杜撰“北京擬取消地價上限”政策,傳遞了首都房地產市場調整的錯誤信號;編造“行人發生通事故,斑馬線外賠償3萬、斑馬線賠償30萬”的說法,誤導了人們對通事故賠償額度的認知,不利于通秩序和人安全。

此外,冒充特定機構和群的不實信息涉及煽行騙。11月份,一些謠言對外賣騎手、權威部門、大型國企的形象造了負面影響。例如,有自編造了“上海外賣小哥為28萬彩禮加班活活累死”的劇本,無中生有,煽緒;還有謠言故意制造并販賣“年齡焦慮”,聲稱“外賣平臺停止向45歲以上騎手派單”,給廣大騎手群帶來了困擾。還有人冒充國字號權威機構、大型企業,例如冒用中國疾控中心名義發布“一型糖尿病疫苗即將上市”的通知文件,而其偽造或變造公章的行為已經涉嫌刑事犯罪;還有人假冒中國兵裝備集團工作人員簽署合同,編造該公司領導出席活的信息,企圖行騙等。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大型國企發布聲明稱遭遇“李鬼”冒充,提醒社會公眾警惕被騙。此外,還有一些自憑空杜撰或夸大其詞,翻炒舊謠、制造焦慮。例如,“23省44城自來水檢出消毒副產品(亞硝基二甲胺)致癌”這個謠言是2016年的舊謠翻炒,危言聳聽,愚弄了公眾。“某生豬養企業140天飼養周期用34種抗生素”這種博眼球的虛假信息既不合理也不科學,不僅誤導了廣大消費者,還給養業造了傷害。

當前,我國面臨多種呼吸道病原的疊加,急呼吸道疾病患病人數持續上升。預計在一段時間,與疾病防治、醫療衛生、食品安全、健康養生等方面相關的謠言仍將頻繁出現。同時,進12月,臨近年底,與安全生產、求職就業、欠薪討薪、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虛假信息也可能大量涌現。對此,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在面對各種網上信息時,請亮眼睛,理看待,客觀分析,切勿盲從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