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的變遷如大江大河的奔騰一般壯麗,也如一枝一葉的生長一般細膩。人民幸福的基礎和社會和諧的本源在民生,這是不言而喻的。回首過去的一年,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于每一個發展的瞬間。429個城市完了“一老一小”整解決方案編制,實現了地市級全覆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了15.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2萬公里,編織出了一張全新的運輸網絡;越來越多的特農副產品通過電商直播等新業態走向全國,助力小城鄉差別……這些場景記錄著時代的溫暖,這些數據映照著初心為民。這一年的民生答卷溫暖了人心,高質量的發展鮮明。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每個普通人的最為直接、最為深刻。經過技能培訓實現更好就業的務工人員洋溢著自豪表;獲得高比例醫保報銷和救助的困難家庭如釋重負;在社區食堂解決吃飯難題的老人出了滿意的笑容;搭乘復興號車組出行的旅客實現了日行千里……這些場景織著溫暖和喜悅,映照著人們最真切的民生獲得。日子有了奔頭,生活有了勁頭,灑在廣袤的神州大地上,讓無數人擁有夢想真的機會,讓無數人實現好幸福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現代化不僅要看紙面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大道如砥,不負人民。今年1至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了1180萬人,完了全年目標任務的98%;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累計實際同比增長5.9%,高于國生產總值增長速度0.7個百分點……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2023年的砥礪進,在高質量發展中書寫了民生幸福的答卷。每個人的生活隨著時代的進程逐漸滿,伴隨著國家的發展不斷改善,匯聚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幸福、安全。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就業穩定”,“織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多項部署聚焦民生關切、強化民生建設,彰顯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堅定信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現代化建設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人民,這份書寫百姓福祉的民生答卷定將在綿綿用力中向前舒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神州大地也將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