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職業騙薪系列案:以偽造履歷、虛構能力為手段,騙取底薪

2022年底,一家小型金融公司的報案,揭了一個職業騙薪犯罪團伙。這個團伙以偽造完的履歷為基礎,通過同時職多家公司的方式,騙取了數百家企業的底薪,給人力資源市場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給中小型企業造了巨大的損失。今年10月起,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以詐騙罪對這起職業騙薪系列案中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訴。截至目前,該院已對楊某等158人提起公訴,其他涉案人員仍在審查起訴中。

這個團伙員以偽造的“完履歷”職了多家公司,但卻沒有為這些公司創造任何業績,只是為了騙取底薪。他們甚至花錢請“演員”扮演高凈值客戶,應對公司電話回訪、參加公司活、表達投資意向等,以延長在一家公司的任職時間,騙取更多的底薪。這些“員工”剛職時就表現異常,正常職員工都會讓公司為其繳納社保,他們卻主提出不用公司繳納社保。

一個楊某的人以眾多優勢吸引了一家小型金融企業的注意,他在面試中展現出了非凡的能力和承諾,并職了這家公司。然而,公司在試用期結束后發現,楊某并沒有為公司帶來任何實際業績,反而需要每月支付底薪給他。此外,公司還發現這批員工中有人同時在其他公司上班。公司對此產生了疑問,并向公安機關報案。警方初步判定這是一個涉及眾多被害單位的團伙犯罪。

經過調查,浦東警方于今年3月對以楊某為首的騙薪團伙進行了抓捕。這個團伙員通過偽造應聘材料、虛構個人能力,在同一時間段職多家公司,但他們并不打算為公司創造任何業績,只是為了騙取底薪。他們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同時在17家公司“上班”。為了延長在一家公司的任職時間,他們開始花錢請“演員”扮演所謂的“高凈值客戶”,以應對公司電話回訪、參加公司活、表達投資意向等。這些“高凈值客戶”實際上只是為了賺點零花錢而參與這個騙薪團伙的活,并不會真的與公司簽約。

隨著時間的推移,騙薪團伙的規模越來越大,甚至發展起下線,從中小型金融企業中招募新人并從他們的底薪中取提。據審查,檢察機關認定被害企業有260余家,該騙薪團伙犯罪金額達3500余萬元。

這起職業騙薪系列案暴了一些被害企業在招聘和人事管理方面的,浦東新區檢察院向20余家被害單位發出了檢察建議,建議各企業建立健全職信息審查制度、強化企業控管理、完善員工管理、規范新職人員的社保繳納工作等,并建議行業間加強流,對類似的異常“職者”進行備案提醒,以防被騙。該院將繼續對該系列案的其他涉案人員進行審查,并持續對檢察建議的落實況進行跟蹤監督。

總結:上海浦東職業騙薪系列案揭示了一個以偽造履歷、虛構能力為手段,騙取底薪的團伙犯罪。該團伙通過同時職多家公司,并利用“演員”扮演高凈值客戶的方式,延長在一家公司的任職時間,騙取更多的底薪。這起案件暴了一些企業在招聘和人事管理方面的,浦東新區檢察院向被害單位發出了檢察建議,呼吁加強職信息審查、控管理、員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時,該院將繼續審查其他涉案人員,并持續對檢察建議的落實況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