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各個街鎮的微型消防站都在發揮著不同程度的消防救援輔助作用,及時發現邊的消防患、有效控制和撲救初起火災。1月16日下午,黃浦區東街48號的小東門街道微型消防站展開例行的消防演練,定期檢驗值班人員對簡易消防撲救設備的使用況。小東門街道管轄面積雖然只有2.5平方公里,但人口數量達到了3.29萬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接近7000人,需要特別關注。加之老城廂特有的磚木結構,一旦發生火,若不及時置,很容易出現火燒連營的況。因此,黃浦區是全市范圍最早提出使用微型消防車“走街串巷”撲救火災的轄區。微型消防站的投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救援輔助力量。小東門街道社區平安辦主任張衡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微型消防站是從2018年開始投使用的,這幾年實打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不久前,微型消防站的隊員及時發現了一并及時通知了該戶居民,實現1分鐘響應3分鐘到達。截至目前,站共配備了10名隊員,確保每天24小時均有人值守,共計參與實質撲救火70余起。為了更加有效地發揮微型消防站的作用,消防部門推現有的微型消防站給予更新升級,包括人員配備、場地場所、裝備配備等都予以相對標準化、固定化。升級后的社區微型消防站將會配備有固定的值班室,以及放置救援品的倉庫等。同時,社區微型消防站升級后對消防救援車輛也有了新的要求,必須配備專車。隨著去年5月份《上海市社會消防組織管理規定》的出臺,今后,微型消防站的建立和撤銷都將備專有機制,并且需要予以備案。微型消防站的管理指揮調度機制也在不斷完善之中,并將在今年得到顯著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