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有一批老人,談論到養老問題時,懷著種種不切實際的念想,我歸納一下,主要有三點。

一,子結不結婚,生不生子,那是他們自己的事。當父母的把他們養大了,就不應該干涉子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自己有養老金,不想靠子,也靠不上子不了的時候,拿著養老金上養老院,在養老院里安度晚年。

三,小病從治,大病從死。希國家早日出臺安樂死的法律。說得不好聽,說這話就像喝涼水一樣,不怕噎著。

這些話,看似逍遙灑;這些人,就好像完全參悟了人生。竟然引得眾人喝彩。其實不然,在我看來,這表面上是一種緒發泄,本質上是這樣的:當下生活力大,弱勢群在現實生活面前茫然失措,在困難和阻力面前無能為力,最后采取一種“阿Q式的逃避主義”,現在做擺爛。

被這幾碗“甜湯”灌迷糊的人,早點醒醒吧,早醒早止損。子真的不值得依靠嗎?人之所以能艱難地活著,就是心中有念想。小時候念想長大,讀書,工作,有房,結婚,升職……人老了,生活依然要有念想。子后代,也許沒有錢,也許不能給你錢。但是他們可以給你生活的念想,讓你有牽掛,有力,不空虛。你想著給兒子買房,給兒置嫁妝;千里之外的孫兒哪怕隔著屏幕你一聲,你覺得一切都值。有人坐擁10個億,還是擋不住抑郁輕生,因為沒有子,沒有念想。不要默許和縱容獨及丁克。你的子是支撐你的念想。要克服困難,引導你的子結婚生子,讓他們老了的時候有自己的念想。

生活很難還得過。我們已經初嘗孤獨的滋味,給子一個警醒:結婚生子。老了,即使質上靠不了,神上也有個寄托。

養老院真的是樂園嗎?目前建有各種規格的養老院,但是,你想去的,估計你去不了;你能去的,估計你看不上。即沒有為你量打造的適合你的地方。現在的養老院為資本所主導,是別人圈錢的項目。它的宗旨不是為子盡孝,為老人善終。再看看養老院的現狀吧:老人個千差萬別,養老院講究規范和統一,吃得好嗎?睡得好嗎?保育這邊剛揩過屎的手,又到這邊來喂飯。自己的親人不買零食和水果,只好眼饞。沒有子的,非打即罵。再看看邊進過養老院的人吧:我知道一個老人,四個子,去養老院住過一段后,看到兒來了,撲通下跪,說要回去。原因有二,被打了,有淤青傷痕;還說住過養老院的人不久以后都死了,怕死。鐘養老院的人可以去驗一下,回來以后,希你想法沒有改變。

安樂死真的值得神往嗎?貪生怕死,是基本的人。沒有人不怕死的,人有恐懼心理,最終極的恐懼就是死亡。好死不如爛活,是中國人的生命觀。無數高齡的失能老人,生活質量和生命尊嚴幾乎沒有了,把兒后輩折磨得差不多了。你看看,幾個人真的希“安樂”了,還不是拼命地茍延殘。這是鐵的事實。

有人可能說外國立法了。外國有外國的國和民族文化心理,要想超越一國的國和民族文化心理,有很長很長的路。你若真的希“安樂”,重要的不是國家立不立法,而是你有沒有勇氣。所以,安樂死只是一個噱頭。

人到晚年,生活遭遇了諸多的不如意,說點氣話,宣泄緒,可以理解,但是不要帶偏了節奏。有宣泄,不能解決問題。直面困難,合理規劃,找到適合自己的養老方案,才是上策。懷有“三種念想”的老人,清醒吧,早醒早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