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個土生土長的徐涇鎮二聯村人,平時喜歡跟著電視哼幾句戲曲。后來,二聯村建立了滬劇團,蔡為了第一批員之一。2008年,二聯村滬劇團作為鎮文中心“一村一品”文化特品牌的一部分,排練了《沙家浜》選段《辦酒水》。這次演出反響非常好,可以說是“一炮而紅”。之后,他們開始在南京路、歡樂谷、東方綠洲等地進行演出。滬劇團的員越來越多,年齡也越來越年輕,除了本村村民,周邊小區的人以及其他區的人也紛紛前來觀看演出。“我們這里的樂都很好,都是村里為我們購買的最新的,音響設備也很齊全。他們聽說了我們的演出,都想過來看看。”蔡新自豪地說道。為了讓滬劇團不斷壯大并且更加專業化,二聯村從村部活室搬到了幸福社區中心,并與徐涇校對接,每周都有滬劇老師現場指導。現在,滬劇團每周六固定排練,人數從最開始的六位退休阿姨增加到了二十多人甚至三十多人。“樂隊老師給我們伴奏,我們自己唱、自己演,覺非常開心!”6月份,他們將在幸福社區中心舉辦一場為期2個小時的滬劇沙龍匯報演出。蔡新興地說:“大家排練得很賣力,都在等著登臺亮相,雖然有點張,但也有。這樣的退休生活,真的很開心!”與蔡新一同參加活的王娟也是幸福社區中心的常客,每個月都會來好幾次。“這里有很多活,每周都有,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參加。像做扇子、拎包,還有各種小點心,都有專門的老師教我們。我們不僅學到了東西,還可以帶回家給家人吃!有時候還會來聽老師們講健康知識,都很有用!”王娟拿出手機,展示了自己做的各種手工藝品,花、手工拎包、DIY扇面、皂花……原來把每一次的作品都拍照留念,不時翻出來回顧,還會發給朋友們。像王娟一樣,許多老年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手工藝品和烘焙制作。他們不滿足于自己的樂趣,還開始拍照、發朋友圈、制作視頻、發布抖音等一系列作,收獲了無數點贊和紅心。查看評論區留言和回復已經為他們的“必修課”,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傳遞對生活的熱。幸福社區中心的一樓被稱為“幸福客廳”,為王娟們的“幸福據地”。在這里,大家可以閱讀各類書籍、聆聽健康知識講座,還可以舉辦各種DIY、文化、志愿服務和便民活。王娟不僅參與幸福社區中心的活,還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類志愿服務。即使晚上接到通知,也會毫不猶豫地出門上崗。自豪地表示自己已經是四星志愿者,正努力向最高的五星沖刺。二聯村幸福社區中心于去年10月正式開放,面積達到1200平方米,設有前臺服務區、社區護理站和衛生室等多個功能分區。其中幸福客廳結合了黨建陣地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多種功能,將節日節氣相關的文化風俗融設計,通過教與學來傳承傳統文化和民俗。幸福社區中心負責人沈艷表示:“在制定每周、每月的活清單時,我們會考慮大家的興趣好,盡量滿足大家的需求。接下來,我們計劃設置一個陳列柜,用來展示大家制作的品,展示村民們的‘幸福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