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哥。最近參加了一個親戚家別開生面的婚禮。婚禮現場布置得比較隆重,就算在農村,也和城里人舉辦婚禮沒什麼差別了。所有的活都在一個大型的酒店舉行,迎賓喜龍門,鋪著紅地毯的迎賓大道,迎賓登記,雙方父母在忙碌著招呼客人。但第一覺好像差了點什麼,觀以后確認是沒有舉辦婚禮的T型臺。原來一對新人遠在國,沒有到現場。這讓我有些詫異,一對新人不到現場舉行婚禮,這是之又況吧。男方的父親上臺說了一些表達歉意的話,眼神里帶著些卑微。因為沒有新人到場,省去了婚禮的很多環節,所以這場婚禮也就變得像是舉行了一場普通的酒宴,只是客人多了些。雖然大屏幕上播放著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和兒媳婦的婚禮,可是現場總也不到那種喜慶的氛圍。很快人們的議論就淹沒在吃喝的興致中了,直到雙方家長敬酒的時候,我看見喜婆婆那滿含淚水的雙眼,我的心里也是五味雜陳。這景如果有一對新人在場,這應該是幸福的淚,可眼下的淚恐怕包含了多辛酸。籌辦這場婚宴,雙方父母也都是如同孩子在家一樣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尤其是男方的父母,他們按照當地的習俗去方家送了彩禮,認了親,好在親家也是國的,準備了用于客人回禮的茶果糖煙酒一類的東西。這是我們當地人流傳下來的習俗,結婚必須提前炒花生,炸翻花子,這是一種油炸面食,樣子像是一個翻花,還有棋子,也是面食炸制。材料都是白面,白糖,蛋等和制,炸后香甜澤金黃。這位親戚家的兒子占據了人生這兩大事,兒子聰明伶俐,從小就有別人家的孩子的譽,績一直名列前茅。中國科學技大學畢業后出國留學,讀研讀博,一路下來學途風。可是自從去了國,就像是失蹤了一樣,一次沒有回過家,出國十年之久,工作又留在了國外。人們都說,結婚這樣的大事都不回家那恐怕到老都不能回來了,有些人就開始為他們的父母擔憂。是啊,這樣的人生大事都不在父母邊,父母都不到他們的祝福,還有什麼可盼的呢。父母盼的是兒長大人,看到別人的孩子舉辦的婚禮,兒子兒媳婦鞠躬甚至跪拜一下父母,一聲爸媽,想到這樣的節,雙方父母怎麼能不落淚。我就在想,有什麼理由能不在父母在場的況下舉行婚禮呢?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最大的愿就是盼著兒長大人,這個長大人的說法不單單是過了18歲所謂的人禮,國家的法定人年齡。在父母的眼里,兒完婚以后才算作人。這樣的大喜日子,孩子都不在邊,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的呢。父母的生老病死,他們能做到什麼?養兒防老的老話到此只剩下一個傳說,這也是給父母的一劑空頭安,我們有兒子了,第一眼看到降生的兒子,恐怕誰都會有著一些不言而喻的希盼。這不由讓人想起近日網上紅的“流浪博士”孫某,一個天才竟然能淪落到這種地步。好在近日被好心的國人發現,他出國幾十年后的狀況讓人惋惜也讓人痛心,父母的養育,國家的培養,換來的是一紙他國的份且流浪街頭。同學失聯,家人得不到消息,這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何等的悲劇。不敢讓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知道自己的現狀,想想他的母親,這是一個多大的落差,一個天之驕子淪落為一個流浪漢,年邁的母親能承這個打擊嗎。十六年日復一日地流浪,這麼高的智商難道就不能尋求社會的幫助?眾說紛紜的評論雖有很多的悲憤,卻也是相連的同胞,好在看到了復旦大學校友會的救助,“流浪博士”有了一定的保障。還有昨天看了一位士的留言,愿盡綿薄之力接他回國,留言讓我容,順手給點了贊,善良總是隨可見,這一切都會讓人到一。善良的人從來不缺乏點贊。人們的評論眾說紛紜。依網評傳分析“流浪博士”的婚禮肯定也沒有家人在現場,真不知道他們舉行婚禮的時候會有何想。“多年不回了,每次都是電話視頻見個面說說話,當面聽一聲兒媳喊一句爸媽的機會都沒有,也不知道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聽到他們當面聲爸媽了。”喜婆婆強忍著淚水,都快六十歲的人了。臨別聽到喜婆婆的這句傷的話,我突然涌出一種想掩面哭泣的心酸。看完這篇文,你有什麼想呢?是不是不該讓孩子出國留學了?【小哥在閱讀,恩相遇,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