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求職者和應聘者之間,信息基本上是對稱的。雙方都知道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求職人員和待招崗位,但這種信息對稱并不意味著雙方很快就能找到合適的匹配。職場的前三年非常重要,這三年可能是從職第一份工作的那一刻開始,也可能是從大學期間的實習開始。當然,越早開始越好,如果能從大學實習開始,就比職才開始更有優勢。因為當今員工和企業管理者的耐心都越來越有限。機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呢?要麼從《職務說明書》手,要麼從部人那里了解,要麼在上級上想辦法。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把這些都用上,這樣才能對機構需要什麼樣的人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只有知道機構的需求,才可能找到瞄準的靶子。職場新人怎麼確定靶心,那就是個目標一定要服從團隊目標。在一個臟差的社區里把自己門前打掃得再干凈,也無法讓整個環境變好多;一支失敗的部隊里很難走出功的將軍。如何盡快在團隊中找到同盟。同事不是同學,也不是室友,更不是家人。同事有時是隊友,有時是競爭對手,還有可能是未來的上級或者下屬。他們并不會因為畢業或者換寢室而與你分別,也不會在所有事上都無條件地支持你。但你必須在大部分時間里獲取他們的支持,否則就不可能完工作,所以要讓他們愿意支持你,既出于對工作的責任,也有個人傾向。第二部分主要講職場新人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很多職場新人既有諸如擔心工作做不好、做不、被人搶的焦慮,也有貪圖安逸、強調客觀、迷信大廠、迷權力等心態,更有在工作上各種認為不可能和做不到的畏難緒。這些都源于負面思維對職場新人的影響與控制,而負面思維的產生源于對未知的恐懼。不破不立,如何樹立正面思維?要知道工作并不只是為員工提供了工資,還提供了許多長的機會。明白自己之前積累的知識、技能、經驗其實遠遠不夠應對職場,知道認知的提升源于用原來的認知做事吃了虧,學會通過犯錯誤增長見識與才干。作為職場新人,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在進職場之后要從學生思維離出來,通過7個方面的改變,最終學會使用職場思維來面對職業。職場新人要學習新的規則并加以利用。講得好,不如干得妙,而干得妙也需要懂得使用策略這個杠桿。職場新人不能缺這堂更新思維方式的課程。第三部分重點講了職場新人,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在機構眼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態度!除了進衰退期的機構,絕大多數機構都喜歡有主神——主學習、主思考、主承擔責任的新人。當然在這個時代,主神并非人人備,需要通過學習和訓練獲得,并對提升主本(認清自己、相信自己、開發自己)的重要,以及如何做到,進行深了解。除了主神,還需備專注這種稀缺能力。學習是任何職場人都不能停下來的事。不要說沒有時間,其實是不想學習;只要規劃,時間總會有的。學習不能是死學,也不能只是苦學,必須有好的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第四部分“先管好自己”是本書的核心容。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緒管理。管理緒并不容易,畢竟不是人人都足夠理,也不是人人都能長期于理狀態。當負面于主導地位時,職場新人就要及時認識當前境,并對負面緒加以約束、疏導和平復。緒失控的源在于自還不夠強大,認識到這點,并針對這點加以改進,可以解決大部分負面緒問題。當然教會大家如何做到緒管理才是最重要的,書中給出了許多規律與技巧。“勤”字的作用和標準,怎樣做才算達到了“勤”的標準。別把勤視為一種低效的付出,人力資源考核四大方面“德能勤績”,它位居業績果之前并非浪得虛名。勤代表著績的獲得過程,除了天才,蕓蕓眾生都是靠著勤字才獲得了出眾的才能和果。千萬不要看低“勤”的作用,至職場新人的直接上級非常重視。工作中的膽大與穩健這兩項似乎矛盾的特質如何實現平衡。實現平衡確實很難,但不難就不足以知、不足以學、不足以有。職場新人要知道何時不要急,何時不要怕,何時既不急又不怕。急多了,怕多了,人就容易小事急而不得,大事怕而不為。職場新人讀完此章,便既能樹立理想的自我人設,又能做到遇事當機立斷,度過職場最關鍵的前三年,不斷進取長和堅持樂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