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河北遷西舉報事件”持續發酵,馬樹山老人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為“名人”。網上絕大多數人是支持他的,但也有懷疑者。現在網上出現了不為遷西縣委書記洗白的聲音,懷疑馬樹山與他有個人恩怨。這種聲音的人還不,小編上一篇文章《讓“馬樹山案件”改判的,不是法律,而是權力》的留言區中,就有一位這樣的讀者留言,大意是“75歲了,還要舉報縣委書記,他的舉報一定與自己利益有關,因為從以往舉報的案件來看,都是有利益幕的,否則也沒必要檢舉一把手”,這位讀者在留言中還說“不能因為舉報縣委書記,就簡單地說他是個好人”。

在《讓“馬樹山案件”改判的,不是法律,而是權力》一文中,小編已經說了人要去舉報的原因,但并沒說舉報者一定就是好人。至于什麼樣的人才是好人,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標準。馬樹山是遷西縣方評出的好人,方的好人標準,與民間也差不到哪里去。那麼,現在到底有沒有民間認為的好人呢?答案是有的。

云南華坪中校長張桂梅,已經67歲了,別人在這個年齡早已退休在家。卻還在教學。張桂梅本不是云南人,從東北跑到云南支邊,1996年丈夫去世后,一人仍堅持在教學一線,一干就是幾十年,期間資助過無數學生。的事跡被報道后,在全國引起巨大轟,被評為中國人。馬樹山也有著和張桂梅一樣的善舉,他也資助過貧困學生,而且堅持數十年,僅憑這一條,馬樹山就能稱得上是“遷西好人”。

馬樹山的年齡比張桂梅還要大,他出生于20世紀40年代,那個時代的人,上都有一種“能吃苦、敢革命”的神,他們渾正義,不像現在,有的人為了利益常常溜須拍馬。著名學者饒毅就對當前的這種風氣進行批判,他說不要讓社會“太監化”。

古代皇宮的太監看起來生活優渥,地位也很高,但他們是依附于皇權的,對于皇上極盡阿諛奉承,因為他們所有的一切都是皇帝給的,只要把皇帝伺候好了,他們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張桂梅是幸運的,趕上了恢復高考的好時代。而馬樹山應該是工農兵出,雖然文化不高,但那個時候的干部的政治覺悟很高,是有信仰的、絕對的共產黨人。為什麼說馬樹山是工農兵干部呢?馬樹山退休前是遷西縣的科級干部,相當于縣里某個局的局長級別,其實很多人不知道,20世紀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時,我國曾經大批起用年輕干部,但凡有些文憑,又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干部,只要政治上沒什麼問題,起步就是縣級。當時馬樹山也就三十來歲,他經歷過“文革”,如果政治有問題,不要說后來提拔為科級干部了,恐怕他那份工作都保不住。因此,從這一點來看,馬樹山應該是工農干部出。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馬樹山的所作所為了,他骨子里有正義,有種斗爭神。

還記得舉報云南原省委書記白恩培的老人楊維駿吧,作為離退休的云南省高級干部,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非要去舉報一方大員的省委書記,他圖的是什麼呢?楊維駿的父親是龍云麾下的抗日將領,他本人也是知識分子,1959年被打“右派”,十年“文革”中,楊維駿一直遭神上的打擊,但他憑借自己的毅力和堅定的反抗神,過了這一難關。楊維駿老人退休后的2010年,開著自己的車,給12位被征地的農民開路,把他們送去了云南省的政協辦公室,為他們解決了征地和拆遷的問題,維護了他們的合法權益。之后,就有了舉報云南省委書記的義舉。馬樹山舉報縣委書記,是不是和楊維駿類似的況,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不是因為私利。

互聯網讓信息更加公開化,這本是開啟民智的時代,但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以儒、道兩家文化并行,這兩支文化都鼓勵統治者,在治理社會時要“愚民”。雖然互聯網開啟了民智,但正如學者饒毅所說,社會越來越“太監化”,這才是不正之風的本。所以我們沒必要懷疑馬樹山是不是好人,那些懷疑他的人,一定是被“太監文化”蒙蔽了,其實在當下的社會中,心中有正義的人還有很多,只不過像馬樹山老人這樣,他們親經歷了社會變化,敢于站出來說話,堅持正義的人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他、支持他,而不是詆毀他。我們應該信任他,而不是懷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