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口秀相關信息,讓人目不暇接。然而,有一條消息卻未能引起足夠的注意,而這條消息事關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最新消息顯示,河南省安市黃縣的大貨車司機們面臨一個難題:即使貨車在出發前沒有超重,但在當地過磅卻總是被認定為超重,進而遭天價罰單的打擊。更有一輛貨車在短短兩年竟然收到了58張罰單,罰款總額高達27.5萬元。對此,河南省黃縣通運輸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政策法規長張院平的回應令人震驚:“經過三年疫,現在財政都沒錢了,這執法到位,該罰的錢,必須得罰。”地方財政吃,罰款為一些地方解決財政問題的手段,這并非一兩天的事。
據去年中國三農的報道,全國111個地級市中有80個城市的罰沒收呈上升趨勢,其中15個城市的罰沒收同比增長超過100%。例如,四川樂山增長了155%,江西南昌增長了151%。此前,山東省武縣的一些大貨車司機與當地通運輸局建立了“合作”關系,預罰款后,通運輸監察大隊就保障這些貨車在一個月無論是超載還是超高,都可以暢通無阻,每臺車每月收費1000元或2000元。這一事件讓人們對通罰款的合理產生了質疑。在財政吃的況下,一些地方為了填補財政缺口而濫用罰款權力。各縣通過三年疫,財政困境為了普遍問題。各地追求罰款到位為任務,不僅影響了企業經營,也導致了惡循環。這讓人深思,是否應該建立更為嚴格的法規和執法機制,以避免濫用罰款權力,保障企業和個工商戶的合法權益。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探討,而我們需要在維護法治的同時,尋找更為合理的財政解決之道,避免一些地方為了填補財政缺口而對企業和司機施以過重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