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批活力無限的老年人吸引了全網的視線,他們退休后的生活過得比年輕人還充實、有趣。他們為什麼這麼會生活?老年人流起來,就沒年輕人什麼事了?2023年,我和我媽像是發生了消費人格上的互換。我只求現世安穩,主張節儉持家,熱衷中醫養生、求神拜佛,羨慕社區食堂、老年大學。我媽卻時刻活力滿滿,對生活熱高漲。我以為我媽的退休生活,就是早上出門買菜,然后回家做飯,打打麻將跳跳廣場舞,日復一日打發時。殊不知我媽每天的行程比上班都忙。小時候讓我去上興趣班,退休后給自己報了老年大學。舞蹈、書法、國畫、唱歌、聲樂……每天學好幾種才藝,樂此不疲。媽媽的形象管理,也讓只想做宅的我塵莫及。有充足的錢和時間,自然得趁著子骨還朗,把沒玩過的東西都試一遍。去年口罩,大多數人只能待在家里,無消費。今年好了,被抑的需求終于有了釋放的機會,“新老人”們開始活躍在各個領域,他們的需求被看見,生活被羨慕。這批新消費的老人,在消費時最在意哪些方面?“老年韭菜”真好割?“新老人”消費,也跟年輕人一樣,看中那份“我的消費我做主”的主。不過,他們的消費需求展現的順序,跟年輕人正好是反過來的。年輕人是先有剛需消費,再有彈消費,而老年人最初產生的是彈消費需求。他們意識到自己有生活的愿,也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很多年輕時候沒錢沒空做的事,如今都能做了,自己可以“從心所不逾矩”。60歲之后不是“余生”,而是“新生”。在彈消費需求之后,是“恢復/保持年輕活力”的需求。雖然心態依舊年輕,但老年人難免會意識到自己的狀態不比從前了。他們希能修復機能、制衰老,同時,不希自己被劃為“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老年人”。前陣子報道的老年人吐槽“青年服裝多樣,老年服裝卻款式雷同、普遍老氣”,就是這一需求的典型表現。“新老人”消費的最后一個階段,才是剛需求。他們正視衰老、跟衰老相,由此產生養老、輔、照護等剛需求。隨著消費需求的增加,消費套路也開始圈向老年人。很多老年人雖然過了數字鴻,但仍是“網絡小白”,互聯網騙局用從前騙年輕人的思路,結合老年人的特,再次拿了老年人。有平臺在各大App大量投放廣告,并以“1元投保”“上網課能賺錢”等噱頭吸引人坑。但只要掃碼學習,就會默認開通自續費,很多老年人直到錢被扣,才發現自己被套路了。抖音快手上的那些講家長里短的主播,也是有套路的。數十個賬號形矩陣,每個號講的故事都有關聯,相當于一個人有N個賬號,一個故事又有十幾個人。很多熱心腸的老年人聽完故事就當了真,想給主播出謀劃策,要留言、評論、連麥。但這些“幫助”都是有價格的,只有打賞到一定額度才能獲得連麥的資格。一個個賬號打賞下來,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了。很多“老年表演團”“模特隊”,組織老人自費出去打比賽,也是變現圈錢。低價旅行團,到了當地就會通過引導消費“把價格打上來”……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老人自提高甄別能力+子多關心老人+政府嚴查規范的共同努力。“新老人”群的退休生活愿景和邊界,已從單純追求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醫,擴展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對他們來說,年齡不是問題,只要好、心態好,隨時隨地都能開啟新生活。 中國的老年人分兩波,一波是依然節儉、不舍得花錢的老人,另一波是新出現的,更有活力、更有消費需求的低齡老年人。這波消費的老年人咋出現的?這就要追溯到1962年的時候。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出現最大一波嬰兒,平均每年有2500萬人出生。因此,從2022年開始,突然多出了2000多萬退休人口。預計到2035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要占總人口的30%多。我們的社會將從“以年輕人為中心”轉為“以老年人為中心”。這批60后的“新老人”,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相對好,理念上也更看得開,更愿意生活。他們青年時期趕上了恢復高考、改革開放,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年后趕上了中國的工業化、現代化和信息化,還趕上了營養和醫療水平的提升。因此,“新老人”的收和消費水平也大幅提升,思想觀念更加開放,知識視野更加開闊,更在退休后好好生活。“新老人”退休的時候,他們子往往也已經家立業,不再需要老人過度心,甚至能夠反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