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社科院的預測,到2035年,我國的養老金累計結余將會完全消耗,這一消息并非危言聳聽,而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以山東為例,2022年全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3597.5億元,基金支出3662.2億元,出現了64.7億元的超支況,而全國各地也普遍出現了類似的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養老金的上調,養老基金累計結余耗盡幾乎已為必然的事態。那麼,造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每年對養老金的上調增加了支出;其次,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的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過高;第三,養老保險制度設計不合理,實行了“長繳多得”但卻沒有實行“多繳多得”,導致多繳的部分與高額退休金不匹配;第四,除合同制和靈活就業人員外,其他人員的養老保險收,造了“視同繳費”的況。比如,機關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之后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而之前的繳費年限被視為無效繳費,也就是說,即使沒有繳納一分錢的養老保險,退休金的計算也不會到影響。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應該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改革和完善現有的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取消“多繳多得”,不再區分職業和工種,統一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其次,降低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最后,對于新退休人員,不再區分單位和職業,只據繳費年限計算退休養老金,這也是現社會公平的一個重要標志。

通過采取這些措施,我們可以有效解決養老基金累計結余耗盡的問題,保障廣大老年人的養老權益。不僅如此,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改革,為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養老保障系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以應對養老金耗盡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