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章:

每逢新一年,職場、辭、裁員等關鍵詞備關注,2024年也不例外。網上不乏一些聲音,將求職者和相親者的條件、要求對應,用以概括他們的境。一些互聯網黑話中,據年齡、薪資、婚育狀況,這些求職者被劃分為不同風險值,風險值越高,求職越難。2023年“力活治愈職場人”話題火,工作中無效的腦力勞,關于裁員的傳聞,不斷更新迭代的AI智能,都讓打工人到迷茫。于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不能停止腳步的同時,迫切希有更多的職業選擇,以不卷應對卷。

辭之后,一些人選擇了力活,嘗試了不同的工作。蕓蕓曾是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高級客戶經理,月收近兩萬,而現在發現自己在彩票店打工,日薪只有200元。而欣欣則放棄了互聯網大廠的品牌經理工作,為了時薪30元的咖啡師學徒。而31歲的秋秋在裁員后,選擇了寵銷售的崗位,希學習一些銷售技巧。這些人都在不同的工作中,尋找著自己的位置和價值。

從月薪兩萬到三五千,這中間的巨大落差要靠生活來彌補。一些人選擇了接現實,沉浸在工作的過程中,而另一些人則希能在不同的工作中積累更多的人生經驗。但他們也清楚地意識到,這些工作并不是長久之計,他們仍然希能夠找到一份更符合自己能力和價值的工作。

在迷茫和無奈中,這些職場人依然努力著。他們或許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他們依然認真地過每一分鐘。這些人的選擇和堅持,或許也是對職場現狀的一種觀察和驗。在不斷嘗試和觀察中,他們或許會找到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