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我的錯覺,還是真相如此。今年的雙十一,似乎有點安靜的可怕。我注意到三點很反常的現象:第一、電商勁頭沒了。如果你不主去打開那些電商的APP,那就很會看到雙十一的活。在我的記憶里,往年,在雙十一之前十天左右,上報道一個接一個。微博、頭條、百度,好像幾乎所有的平臺都會參與的。一會兒是馬云說啥,一會兒是劉強東怎麼反駁。一會是衛視電商晚會直播,一會是社網站搞獎,好像滿世界都是在狂歡,你想清靜一會都難。但今年,除非你主搜索,否則很難看到相關的輿論、熱點,到那種狂歡、購的氛圍。

第二、邊幾乎無人談論。以前這幾天,很多人會互相打聽你買了什麼,屯了什麼,哪個價比高。今年,我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朋友、同事聊這個話題。事實上,昨天我還特意去幾個社刷了一下熱榜、熱搜之類,和雙十一相關的事也很看到。

第三、線下實店也不熱鬧了。上個月,我的游泳卡剛好到期。按照往年經驗,游泳館也會在雙十一搞點促銷活。于是我就一直等,結果昨晚問銷售有啥活的回答是:我們今年沒活。這幾天還特別在本地幾家商圈、CBD逛了一下,也很看到有實店“蹭”雙十一的熱點搞活。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會打一些“線下線上一個價”“雙十一大促”的廣告。太安靜了,也太反常了。

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我也搞不太懂。我懷疑過,是不是我自己陷了信息繭房,因為平時就不太關心消費熱點,所以那些社APP不會推送相關的新聞給我。但我想了想,否定了這種看法。還有一種說法是:電商、消費者都回歸理了。這個趨勢是從大概兩三年前就開始的,早就不提倡發什麼戰報了,各家的數據也不公布了。提倡理消費,良競爭。而且雙十一的東西,也不見得便宜多。這個可能是真的。但我一直對這種提倡不以為然。和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商業,天生離不開熱點、造勢、炒作、吸睛,要的就是持續不斷的破圈,吸引顧客。如果大家都是一副很佛系的樣子,那一定是哪個環節不對勁。

今年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況。那就是宏觀經濟力大,都在強調要消費,要提振信心。那照道理,這個時候,電商更應該趁勢而上,策劃各種熱點,大造氛圍,讓大家買東西啊。為什麼沒有呢?或者換個角度問,不是電商不想賺錢,而是老百姓不想花錢了嗎?

別人的況我不太清楚,拿我自己來說,消費確實在降級,買東西了。至于原因嗎?當然是過去三年,讓人到健康可貴,手頭還是要多留點現金。而對未來,暫時又看不清楚,還是要開源節流,不太必要的東西那就不買了。寒冬可能漫長,要多儲備點糧食。

2023年的雙十一,很安靜,安靜地可怕。這是我一個人的錯覺,還是真的如此,整個社會的風氣都在變?大家留言說一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