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慈善會通過設立“善鄉村”等募捐項目,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該項目已籌集到2924萬元善款,用于廣東省梅州、清遠、湛江以及貴州畢節、黔南等地的89個鄉村振興項目。最近,廣州市慈善會啟了扶貧項目監督回訪工作,旨在通過檔案檢查、走訪調研、座談流等方式,檢視扶貧項目的規范,了解鄉村的個化需求,以助力鞏固和拓展貧攻堅果,實現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在回訪工作中的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廣東省五華縣龍村鎮口村的一座兩層樓的扶貧車間。這里是一家生產高頻變的工作場所,有七十多名工人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著。令人驚訝的是,這里的工人主要是婦。“我沒想到在村里能找到工作,而且離家那麼近。”近幾年,龍村鎮的婦功地轉型為“上班族”。過去,由于各種原因,們不得不留在家里照顧孩子和老人,無法外出務工。丈夫為家庭唯一的收來源,家庭收十分有限。如今,們只需幾分鐘的步行時間就能到達工作車間,每月能獲得兩三千元的工資,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改善經濟狀況。婦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實現了掙錢顧家兩不誤的愿

另一個功的案例是五華縣龍村鎮湖中村的小龍蝦養產業。2019年,湖中村引進了小龍蝦生態養項目,發展起了養產業。養基地占地面積100余畝,聘請貧困戶參與務工。一年可以養2~3季的小龍蝦,在2019年底投放了2000多斤小龍蝦苗,每畝產出約500斤左右。2020年2月,第一批小龍蝦產出,收購價在30-40元/斤,平均每天銷售約200斤,銷售勢頭良好。目前,湖中村的小龍蝦養基地已經發展到60畝,約有100戶益。為了鞏固貧攻堅果并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湖中村不僅擴大了小龍蝦的養規模,還創新發展了“稻蝦共作”現代高效農業種養模式。小龍蝦可以疏松稻田表層土壤而不損壞水稻系,排泄還可以補充稻田的養分;而稻茬、雜草、敗葉則可以滋養蝦,實現了稻蝦共生,使稻田更加收。養戶表示:“今年是我們嘗試‘蝦稻共作’模式的第一年,如果收益不錯,我們還計劃開展小龍蝦養和產業培訓,帶更多村民參與養,進一步擴大規模。”

另外一個功的案例是位于五華縣流村的大窩里,這里是廣州地鐵集團培育的幫扶企業的養基地。通過苗篩選和質量把控等措施,當地的養產業得以規模化發展。短短兩年時間,養基地已占地約300畝,擁有10個現代化的舍。然而,如何銷售這些幫扶產品為了一個新的難題。因此,廣州地鐵集團在梅州重點打造了“六窩土”品牌,利用地鐵廣告資源、客戶資源和“城軌采購網”電商平臺等,開展線上和線下的推廣活,打通農產品進食堂的供銷渠道,員職工、合作伙伴和地鐵乘客參與消費扶貧,讓“六窩土”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截至2021年,該項目已實現銷售收2760萬元,繳納稅款超過100萬元。益的三個村共分紅35.9萬元,支持村集公益項目約15萬元。

以上這些案例充分現了廣州市慈善會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通過準的資金助力和項目監督回訪,慈善會為貧困地區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幫助他們實現貧致富。這些功的經驗將為2022年的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寶貴的借鑒和指導,為建設麗鄉村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