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格魯吉亞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北京奧運會,全國人民歡呼雀躍。然而,對生活在高加索地區的人民來說,這一天卻是無比沉痛的。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的軍隊在這一天發了激烈的沖突,南奧塞梯地區陷了苦苦掙扎的戰火之中。盡管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的實力相差懸殊,戰爭只持續了五天就以格魯吉亞的徹底失敗告終。然而,格魯吉亞為什麼要以卵擊石呢?
格魯吉亞位于高加索地區中西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著東歐、西歐與中亞的十字路口。然而,從古典到近代,格魯吉亞一直都是豪強們番爭奪的對象。在被占領被瓜分的狀態中,格魯吉亞度過了凄慘的一千多年。直到1805年,格魯吉亞被沙俄統一。1917年,蘇聯立,格魯吉亞以“高加索聯邦共和國”的員份并蘇聯。然而,格魯吉亞并沒有主權。
1991年蘇聯解后,格魯吉亞終于獲得了獨立。然而,名為“奧塞梯”的土地為了爭端的焦點。在蘇聯時期,北奧塞梯歸俄羅斯,南奧塞梯歸格魯吉亞,但南奧塞梯在蘇聯解前夕要求獨立,格魯吉亞不同意,并用武力鎮南奧塞梯。格魯吉亞將矛頭指向俄羅斯,而兩地之間的宿怨由來已久。格魯吉亞意識到自己無法與俄羅斯抗衡,于是尋求與西方靠攏,這引起了俄羅斯的不滿。俄羅斯支持南奧塞梯獨立,格魯吉亞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
2008年8月8日,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出兵南奧塞梯,試圖徹底擊潰南奧塞梯的“癡心妄想”。然而,格魯吉亞高中幾乎所有人都反對這一行。薩卡什維利試圖通過此舉制衡俄羅斯,但北約并沒有回應格魯吉亞的請求。格魯吉亞最終在俄羅斯的反擊下潰不軍,戰爭于13日停止,南奧塞梯為了俄羅斯的一部分。這場戰爭再次證明了相信國比為小國更加悲哀。